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看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有影響力的故事。
天文學家長期以來一直想知道像木星和土星這樣的氣體巨行星是如何形成的。現在科學家們表示,他們可能已經捕捉到了這一形成過程。根據最新一期《自然》雜誌上的一份報告,最近在遙遠恆星周圍探測到的氫離子(一個氫分子帶有一個額外的質子)可能預示著一顆氣體巨行星原行星的存在。
聖母大學的肖恩·D·布里坦和特倫斯·W·雷蒂格使用美國宇航局紅外望遠鏡研究了距離地球320光年的恆星HD141569。該望遠鏡識別出了氫離子的光譜特徵,這種離子在我們自己的太陽系中,在木星、土星和天王星的上層大氣中也被探測到。更重要的是,研究人員還發現一氧化碳從恆星周圍環境中散發出來,這令人驚訝,因為一氧化碳會有效地破壞氫離子。布里坦和雷蒂格推測,一氧化碳存在於環繞恆星的外環中,距離大約是地球與太陽之間距離的10倍。該團隊認為,這個圓盤內部的氣體可能已經凝結成團塊,標誌著行星形成的開始;如果是這樣,氫離子可能來源於這顆原行星的外層大氣。
還需要更多的觀測才能完全驗證新的結果。但芝加哥大學的岡武史表示:“如果這些發現得到證實,布里坦和雷蒂格就發現了一個新的天文物體,為研究巨行星的形成開闢了新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