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隼鳥2號”大膽任務成功回收小行星塵埃

科學家希望來自小行星“龍宮”的黑色顆粒能夠增進他們對太陽系形成的理解

Atmospheric re-entry of Hayabusa2

長時間曝光照片顯示了“隼鳥2號”返回艙攜帶來自小行星“龍宮”的物質,於2020年12月6日在南澳大利亞州庫伯佩迪上空壯觀地重返大氣層。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日本將小行星塵埃帶回地球的任務已獲成功。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於12月14日證實,上週降落在澳大利亞沙漠中的“隼鳥2號”探測器的返回艙中,包含來自小行星“龍宮”的黑色顆粒。

“樣本的確認對我們和JAXA來說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里程碑,” JAXA位於相模原市的任務專案經理津田雄一說。

JAXA在一份宣告中表示,他們觀察到收集艙入口處有沙狀物質,但尚未檢視內部,以確定是否有更多小行星塵埃。 這只是科學家第二次從小行星帶回物質。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產出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報道。


來自“龍宮”的樣本可能為研究人員提供關於行星早期演化的重要見解,並有助於解釋地球上水的起源。

“包含珍貴小行星物質的樣本將為科學家提供關於太陽系形成的關鍵資訊,” 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堪培拉深空通訊綜合體的負責人埃德·克魯津斯說,該機構幫助追蹤了“隼鳥2號”探測器及其與“龍宮”的交會。

返回艙的旅程

12月6日清晨,一顆耀眼的火球劃過南方天空,降落在南澳大利亞州的沙漠中,隨即展開了一場爭分奪秒的競賽,以定位科學家們希望其中包含來自“龍宮”物質的返回艙。

“‘隼鳥2號’在著陸操作期間拍攝的影像讓我們確信探測器收集了‘龍宮’的樣本,”任務副經理中澤悟在澳大利亞伍麥拉發出的電子郵件中寫道。 但團隊無法確定,直到他們拆開返回艙並看到黑色塵埃。

在返回艙被定位約57小時後,團隊將其運回日本。 津田說,快速運送“意味著我們從‘龍宮’獲得的樣本非常純淨,沒有地球大氣層的汙染,並且我們確認沒有洩漏”。

樣本的計劃

一旦返回艙完全解封,可能就在今天晚些時候,JAXA的科學家將測量物質的質量並研究其成分和結構。 JAXA“隼鳥2號”任務經理吉川真說,他們希望至少收集到0.1克物質。

大約10%的物質將於2021年12月送往NASA,以換取來自小行星“貝努”的樣本,OSIRIS-REx探測器於10月收集了這些樣本,預計將於2023年末抵達地球。 另外15%將提供給國際研究人員,約40%將儲存起來供未來科學家研究。

“隼鳥2號”花費了一年半的時間對“龍宮”——一顆形狀像壓扁的球體,佈滿巨石的小行星——進行探測和取樣。“龍宮”是一顆C型或富碳小行星,科學家認為它包含從46億年前儲存至今的有機和水合礦物質。 這些樣本可能有助於解釋地球是如何被水覆蓋的。 科學家認為水來自太陽系外區域的小行星或類似的行星天體。

津田有興趣 выяснить 樣本是否包含更復雜的有機物質,類似於在地球上發現的那些。“如果我們在‘龍宮’上發現非常複雜的有機物,那將是一個非常重大的發現。”

“隼鳥2號”現在已經開始了為期11年的前往下一個目的地——一顆名為1998 KY26的快速旋轉小行星——的旅程。 為了到達那裡,探測器將飛掠另一顆小行星——2001 CC21——並再兩次掠過地球。

本文經許可轉載,最初於2020年12月15日發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