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星撞擊可能導致恐龍滅絕

模擬結果表明,在恐龍統治時期過半之前,一次小行星撞擊就註定了它們的命運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6500萬年前,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島炸出一個110英里寬的隕石坑,並可能導致恐龍滅絕的岩石,其起源可能要追溯到一顆幾乎與該隕石坑一樣大的小行星的解體。

研究人員使用計算機模擬,重建了火星和木星之間數千顆小行星的軌跡,這些小行星聚集在靠近一顆名為298 Baptistina的25英里寬的岩石附近。

他們報告說,這個所謂的Baptistina家族一定是大約在1.6億年前,一顆大約40英里寬的小行星與一顆大約110英里寬的小行星(298 Baptistina的母體)碰撞產生的。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購買訂閱可以幫助確保有關當今世界塑造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這次爆炸會使地球和月球周圍的空間充滿小行星,使地球和月球的撞擊率在接下來的大約1億年裡翻一番。根據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結果,其中還會包括數十顆直徑為六英里或更大的“恐龍殺手”小行星,其中大約有一顆應該會撞擊地球。

“最突出的隕石坑是希克蘇魯伯隕石坑,”科羅拉多州博爾德市西南研究所太空研究助理主任、《自然》報告的主要作者威廉·博特克說。

許多研究人員認為,無論是什麼隕石或彗星在墨西哥南端撞擊出隕石坑,都可能揚起了一片塵埃雲,透過阻擋支撐食物鏈的陽光,殺死了75%或更多的動植物物種,包括恐龍。這次被稱為K-T滅絕的物種滅絕是過去2.5億年中最大規模的物種滅絕。

為了加強他們的統計論點,博特克和他的同事引用了對298 Baptistina的地面化學掃描,結果表明它由一種類似於碳質球粒隕石的物質組成,這種物質在一些小行星中發現。

在隨附的論文社論中,布魯塞爾自由大學的地質學家菲利普·克萊伊斯和史蒂文·戈德里斯說:“這是一個頭條新聞,因為(六英里大小的)碳質球粒隕石很可能是形成希克蘇魯伯隕石坑的拋射物。”

富含水和碳化合物的球粒隕石出現在從希克蘇魯伯隕石坑下挖掘的樣本中。然而,博特克和同事指出,在近地小行星和彗星的常見組合中,只有不到 30% 的樣本中發現了它,而近地小行星和彗星是恐龍殺手的另一個可能來源。

根據對地球受此類物體撞擊的估計頻率,他的小組得出結論,希克蘇魯伯隕石坑更有可能是由 Baptistina 的撞擊造成的,可能性超過 90%。

研究人員表示,同樣的轟擊也可能在轟擊高峰時期,大約1.09億年前形成了53英里寬的月球隕石坑第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