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在工作中遇到棘手的任務不知如何完成時,你會怎麼做?或者你在那些偏僻的道路上迷路時?或者你在家裡嘗試新的 DIY 專案,卻怎麼也做不出 Pinterest 上那些讓你靈感迸發的照片的樣子?在生活中,當你陷入困境時,有很多解決方案。例如,你可以投入更多時間和精力,透過集思廣益尋找替代方法,使用試錯法(直到你把油漆線塗得恰到好處),或者在網上查詢技巧。
但有一件事是大多數人肯定知道要避免的:尋求建議。這是不體貼的——我們不想打擾別人。畢竟,他們也有自己的問題要解決。而且,他們可能根本沒有我們需要的答案。這些原因可能是真的,也可能不是。但我們非常確定人們會看不起我們。所以,不管有沒有道理,我們都不會尋求建議。
然而,我們的研究表明,不尋求建議的本能是錯誤的。那些擔心因尋求建議而顯得無能的恐懼——雖然非常普遍——是完全放錯了地方的。原因如下:當你尋求建議時,人們不會看不起你,他們實際上會認為你更聰明。透過請別人分享他或她個人的智慧,尋求建議者可以滿足建議者的自尊心,並獲得寶貴的見解。在他們看來,建議者實際上會想,“我當然很聰明,所以這傢伙很聰明,才會尋求我的建議。”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那些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這個發現很重要,因為尋求建議可以鼓勵資訊交流、學習,以及我們與朋友和同事之間有意義的聯絡。此外,還有一個額外的好處:尋求建議可以讓我們給導師留下令人驚訝的積極印象。
以下是我們如何發現這一點的。在一項研究中,我們與沃頓商學院的同事莫里斯·施韋策 (Maurice Schweitzer) 一起,要求 199 名學生完成一個“具有挑戰性的腦筋急轉彎”,其中包含七個智商測試題。我們告訴一半的學生,他們每答對一個問題將獲得 1 美元。我們告訴另一半學生,他們的報酬將基於合作伙伴對他們能力的評分(從 1 到 7 分),並且在評分表的每一分上獲得 1 美元。
在完成腦筋急轉彎之前,參與者可以向他們的合作伙伴傳送訊息,據稱他們的合作伙伴在此項研究的早期已經完成了腦筋急轉彎。我們要求參與者選擇以下其中一條訊息
傳送一條尋求建議的訊息:“嘿,你能給我任何建議嗎?”
不傳送訊息。
傳送一條中性的問候:“嘿,我希望你做得不錯。”
結果呢?那些僅根據準確率獲得報酬的參與者,比那些被激勵要留下好印象的參與者更傾向於尋求建議,前者為 73.5%,後者為 32.7%。換句話說,當人們專注於在合作伙伴眼中顯得有能力時,他們就不太可能尋求建議。
在另一項研究中,我們轉移了重點,關注尋求建議者實際留下的印象,從建議者的角度收集資料。我們告訴 170 名學生,他們將與同一房間裡的匿名合作伙伴配對。實際上,“合作伙伴”是一個計算機模擬的演員。參與者必須在時間壓力下完成一個腦筋急轉彎,並且被告知他們的合作伙伴將在研究的後期完成同樣的腦筋急轉彎。在參與者完成腦筋急轉彎後,他們會收到合作伙伴傳送的以下兩條訊息之一:“我希望一切順利。你有什麼建議嗎?” 或“我希望一切順利。” 收到此訊息後,參與者評估了他們的合作伙伴的能力,並指出了他們未來在類似的問題解決任務中向他們的合作伙伴尋求建議的可能性。
被徵求建議的參與者對他們的合作伙伴的能力評價更高。此外,被徵求建議的參與者表示,他們更有可能在未來就類似的任務向他們的合作伙伴尋求建議。因此,與一般人的看法相反,被徵求建議增加而不是降低了對尋求建議者能力的判斷。
正如我們在後續研究中發現的那樣,徵求建議的要求會奉承建議者,並增加她的自信心,這反過來又會提升她對尋求建議者的積極看法。畢竟,人們喜歡奉承,即使是不真誠的奉承。在一系列研究中,陳伊蓮 (Elaine Chan) 和賈迪普·森古普塔 (Jaideep Sengupta)(香港大學)發現,那些收到百貨公司印刷廣告,稱讚他們時尚品味的人對該百貨公司的評價更高。在人們進行自我批評後,這種效果會增強,但在進行自我肯定後則會失效,這表明奉承——即使是明顯虛假的奉承——對於那些運氣不好的人尤其有效。
尋求建議不僅在我們面對困難的任務時是一種有效的策略。在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凱蒂·A·利利恩奎斯特 (Katie A. Liljenquist) 和亞當·A·加林斯基 (Adam A. Galinsky) 讓 MBA 學生進行模擬績效評估。當那些扮演初級經理角色的人收到令人驚訝的負面績效評估,並就如何改進尋求建議時,那些扮演他們老闆角色的人認為他們比那些不尋求建議的人更討人喜歡,也更有能力。同樣,利利恩奎斯特和加林斯基發現,當在談判中面臨衝突時,向對方尋求建議可以增加視角,從而更快、更可能地解決衝突。
另一個毫無根據的假設是,我們擔心自己會尋求建議,但對方會拒絕,讓我們感到尷尬。弗蘭克·弗林 (Frank Flynn) 和瓦妮莎·博恩斯 (Vanessa Bohns) 的研究表明,我們往往會嚴重低估其他人同意幫助請求的可能性。在他們的研究中,弗林和博恩斯指示參與者在校園環境中請求幫助,並估計他們認為有多少人會同意他們的請求。這些幫助包括借用陌生人的手機給實驗者回電話、請求個人填寫問卷,以及請求學生幫助他們找到校園體育館,並與他們一起朝體育館方向走至少兩個街區。參與者估計他們需要請求的人數比他們實際需要請求的人數多 50%。
可以肯定的是,尋求建議的力量是有限的。例如,在我們的後續研究中,我們要求人們確定自己個人力量和弱勢領域,例如他們對體育、樂器和地理的瞭解。接下來,實驗人員在他們自我認定的弱勢領域向他們尋求建議。自我認定的非專家對這些建議請求感到困惑,並認為尋求建議者要求他們提供幫助是不夠能力的表現。這是有道理的:當一個人 100% 確定自己對某個主題不瞭解時,你就無法滿足他的自尊心。然而,在最後一項研究中,即使是就一個非常簡單的任務尋求建議——雖然它沒有提高能力的判斷——也沒有損害評價。尋求建議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冒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