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問答:為什麼有人摔倒時我們會笑?

另:餐後小睡會影響記憶形成嗎?

餐後小睡會影響記憶形成嗎? —Yadhu Kumar,德國康斯坦茨

德國呂貝克大學的神經內分泌學家曼弗雷德·霍爾施密德蘇珊娜·迪克爾曼回覆

過去二十年已經產生了大量證據,表明睡眠在記憶鞏固中起著關鍵作用。大部分研究都集中在較長時間的夜間休息的相關性上。因此,睡眠對記憶的影響達到行為相關性所需的持續時間尚未得到詳盡的調查。然而,我們有理由假設,即使是短暫的休息也確實可以改善記憶形成。


支援科學新聞事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方式是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只有少數研究調查了短暫小睡對陳述性記憶鞏固的影響,陳述性記憶涉及事實和事件。大多數研究報告稱,與清醒狀態相比,睡眠後記憶表現更好,顯示小睡後詞對記憶提高了 4% 至 46%,清醒狀態後損失 3% 至提高 28%。即使是大約六分鐘的超短打盹,也比保持清醒狀態更能提高記憶力,但 35 分鐘的較長時間小睡顯然更勝一籌。有趣的是,許多實驗表明,無論睡眠發生在晚上還是白天,睡眠都能改善記憶力,這進一步突顯了餐後小睡的認知潛力。

關於程式性記憶的研究發現,60 至 90 分鐘的短暫午睡可以改善視覺感知,程式性記憶包括感知和運動技能(例如學習演奏樂器),前提是午睡包括慢波睡眠和快速眼動睡眠,這是我們打盹時大腦迴圈經歷的兩個階段。在關注運動技能的研究中,例如要求受試者重複鍵入某些鍵盤序列的研究中,訓練後 60 至 90 分鐘的午睡同樣提高了手指敲擊效能。即便如此,研究參與者在小睡後的改善程度不如在隨後的整夜睡眠後那麼大。

總而言之,這些觀察結果表明,小睡確實可以幫助您記住剛剛學到的東西,但您需要更長時間的閉眼休息才能充分發揮睡眠的潛力。

為什麼有人摔倒時我們會覺得好笑? —威廉·B·基思,休斯頓

斯坦福大學精神病學家和笑聲研究員威廉·F·弗萊解釋說

每個人都會培養幽默感,而且每個人的品味略有不同。但幽默的某些基本方面有助於解釋為什麼失誤可能會引起笑聲。

首要條件是“遊戲框架”,它將現實生活事件置於非嚴肅的背景中,並允許非典型的心理反應。遊戲框架解釋了為什麼大多數人不會覺得有人從 10 層樓高的建築物上掉下來摔死很可笑:在這種情況下,摔倒的人的痛苦阻礙了非嚴肅背景的建立。但是,如果一位女士在街上隨意行走時絆倒,並在跌倒在地時絕望地掙扎,則可能會建立遊戲框架,觀察者可能會覺得這一事件很有趣。

另一個關鍵特徵是不協調,這可以在笑話或經歷的“笑點”和“主體”之間不可能或不一致的關係中看到。摔倒是生活中正常過程中不協調的,因為它們是出乎意料的。因此,儘管我們有天生的同情反應——你這個可憐的傢伙!——我們的不協調本能可能更強大。如果摔倒事件建立了遊戲框架,那麼很可能會產生笑聲。

遊戲框架和不協調是心理學概念;神經生物學最近才趕上它們。在 20 世紀 90 年代初期,映象神經元的發現導致了一種理解幽默的不協調方面的新方法。當我們摔倒時,我們會掙扎著伸出手去抓住自己。我們大腦中的神經元控制著這些運動。但是,當我們觀察到另一個人絆倒時,我們自己的一些神經元會像我們是正在掙扎的人一樣放電——這些映象神經元正在複製摔倒的人的大腦中的活動模式。我對這種機制與幽默行為相關性的假設是,觀察者的大腦被神經學上的“幽靈” “撓癢癢”。觀察者從那個幽靈那裡體驗到無意識的刺激,從而加強了對不協調的感知。

注意:這篇文章最初以標題“大腦問答”發表。

SA Mind Vol 19 Issue 5這篇文章最初以“大腦問答”為標題發表於SA Mind 第 19 卷第 5 期(),第 86 頁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mind1008-8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