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定頻率的電磁波或輻射會干擾大腦功能嗎?——L. Chamas,蒙特利爾
哥倫比亞大學臨床神經科學助理教授阿米爾·拉茲回覆
當然可以。輻射是能量,研究至少提供了一些關於特定型別的能量可能影響組織(包括大腦)方式的資訊。我將回顧我們對幾種型別的瞭解。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報道關於發現和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磁場。在某些情況下,這種效果可能具有治療作用。例如,經顱磁刺激 (TMS) 是一種用於誘導大腦相對受限區域正常活動短期中斷的技術。頭戴式線圈將磁脈衝直接傳遞到大腦的特定區域,無痛地傳遞微小的電流。TMS 可能有助於緩解某些症狀,包括抑鬱症。
此外,活體大腦的磁共振成像 (MRI) 使用外部施加的磁場。初步研究結果表明,雙相情感障礙患者在接受特定的 MRI 檢查後,情緒立即得到改善;值得進一步研究。
電離輻射與非電離輻射。研究人員通常區分電離輻射(如遠紫外線、X 射線和伽馬射線)和非電離輻射(包括可見光、微波和無線電)的影響。電離輻射會導致 DNA 損傷和突變;因此,我們應限制暴露於其來源——包括放射性物質和陽光。在電離輻射中,單個粒子或光子攜帶足夠的能量來電離(從原子或分子中移除電子)。
非電離輻射的情況不太清楚。極低頻電磁場 (EMF) 包圍著家用電器以及高壓輸電線路和變壓器。鑑於現代技術,來自電力線、個人無線裝置、手機訊號塔和其他來源的非電離輻射實際上是不可避免的。
關於 EMF 對健康影響的證據尚無定論,EMF 暴露構成健康危害的可能性似乎很小。然而,暴露於高水平的非電離能量,例如無線電波頻率,可能會損害神經系統的結構和功能。低於 3,000 兆赫的微波頻率可以穿透皮膚外層,被底層組織吸收,並導致所有已知的加熱生物效應——燒傷、白內障,甚至可能導致死亡。
一些科學家聲稱,人體組織,包括大腦,可能會在非熱水平受到影響。遺憾的是,暴露引數的差異,如頻率、方向、調製、功率密度和持續時間,使得直接比較實驗和得出具體結論變得困難。同樣重要的是要記住,或許在意料之中,對該研究領域發現的解釋籠罩在爭議之中,尤其是一些特殊利益集團可能會影響部分研究。研究結果的發表並不一定意味著科學地驗證了一項研究。
射頻場。在較低的暴露水平下,關於可能因神經與射頻場直接相互作用而產生的特定影響的證據很少。此外,許多聲稱取得挑釁性結果的研究尚未被獨立實驗室重複驗證。其他研究描述了潛在的關聯。例如,最近的一份報告表明,地磁暴(太陽風陣風引起的地磁場擾動)的低強度電磁場可能對女性的自殺事件產生微妙但可測量的影響。
近年來,以無線電頻率發射和接收訊號的手機已變得無處不在。研究人員調查了這些低強度無線電波是否會影響中樞神經系統和認知能力。一些研究得出結論,手機暴露實際上增強了某些方面的認知能力,如反應時間和準確性所衡量的那樣;其他研究表明沒有差異,還有一些研究,包括最近的一項調查,表明暴露在特定情境(如注意力任務)中具有不利影響。科學文獻中嚴重缺乏對暴露於認知的負面或正面影響的重複驗證,需要更多的工作來解釋和調和矛盾結果的報告。即使存在影響,也可能是非常小的。
有問題?傳送至 editors@sciammin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