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幾個月裡,北美機場的乘客被警告,前往加勒比地區旅行可能會帶回不想要的紀念品。西半球首次基孔肯雅病毒爆發始於加勒比海聖馬丁島的法屬部分,始於12月,並已在該地區迅速蔓延,感染了超過50萬 人。
自那時以來,至少有 480 名旅客帶著這種蚊媒疾病返回美國,引發了人們的擔憂,即昆蟲叮咬這些人中的一人可能會引發美國基孔肯雅病毒的爆發。然而到目前為止,該國僅確診了四例本地感染病例,全部在佛羅里達州南部。該病毒在中美洲和南美洲獲得了更多的立足點:當局已確認在薩爾瓦多、巴拿馬、哥斯大黎加、委內瑞拉和蓋亞那有 174 例本地傳播的疾病病例(參見 “熱帶轉移”)。
目前,加勒比地區的基孔肯雅病毒似乎不太可能擴充套件到西半球的其他地區,主要是因為它是由熱帶蚊子 埃及伊蚊傳播的。然而,幾次主要的基孔肯雅病毒爆發都是由該病毒的特定突變引發的,這種突變使其更適合由另一種蚊子傳播——路易斯安那州新奧爾良杜蘭大學的數學流行病學家凱莉·馬諾爾和她的同事分析了這種情況。他們報告說,病毒的基因變化可能會將基孔肯雅病毒推進到北美和南美洲深處(C. A. 馬諾爾 等,《理論生物學雜誌》 356, 174–191; 2014)。可能造成損害的昆蟲是亞洲虎蚊(白紋伊蚊),在過去的二十年中,它已在全球範圍內擴張,並將基孔肯雅病毒和登革熱等疾病帶到各地(參見 自然 489, 187–188; 2012)。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發現和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基孔肯雅病毒最早於 20 世紀 50 年代在東非被發現。它會導致發燒、嚴重的關節疼痛,在極少數情況下還會導致死亡。大多數人在一週內康復,但痛苦的關節炎症狀可能會持續數月。
無論哪種蚊子傳播,加勒比地區都是該疾病傳播的沃土。在溫帶地區,冬季天氣會殺死 埃及伊蚊,並對它們攜帶的疾病的傳播起到天然的制動作用。但在加勒比地區,埃及伊蚊 可以全年存活,並且是疾病的極佳宿主媒介,泛美衛生組織(位於華盛頓特區)的醫生西爾萬·阿爾迪吉耶裡說,他曾幫助追蹤當前的疫情爆發。
埃及伊蚊原產於非洲,到 17 世紀已傳播到西半球的較溫暖地區。它遍佈美國南部,並已滲透到弗吉尼亞州北部。阿爾迪吉耶裡說,在南美大陸,除了智利以外的每個國家都可以找到它。儘管如此,加勒比地區可能是西半球唯一一個蚊子密度和旅行人口密度都足以引發基孔肯雅病毒爆發的地方。
科學家們擔心亞洲虎蚊的迅速擴張,它比 埃及伊蚊 更具攻擊性,並且更有效地傳播基孔肯雅病毒。在 2005 年馬達加斯加以東的留尼汪島爆發的基孔肯雅病毒疫情中,白紋伊蚊 突然成為更有效的傳播媒介,因為病毒中的基因突變使其在蚊子的中腸中繁殖得更好,並且更容易傳播。在 2006 年印度洋的馬約特島以及 2007 年在馬達加斯加再次獨立出現了相同的突變。
如果類似的突變病毒株被引入西半球——或者如果像過去一樣,加勒比地區的病毒株發生變異——基孔肯雅病毒將成為美洲地區更大的公共衛生問題。
在北美,亞洲虎蚊分佈在 32 個州,從紐約到得克薩斯州,並在加利福尼亞州、新墨西哥州和亞利桑那州被發現。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位於馬里蘭州貝塞斯達)的流行病學家大衛·莫倫斯說,南半球的資料不太普遍,也不太可靠。然而,已知該物種在拉丁美洲廣泛分佈。
馬諾爾和她的同事使用數學模型來評估亞洲虎蚊傳播基孔肯雅病毒爆發的危險性。該模型考慮了人類和蚊子的易感率、傳染性和免疫力,以預測疫情可能隨時間演變的方式。研究人員發現,疫情爆發的相對風險和嚴重程度取決於病毒與蚊子的組合,其中亞洲虎蚊攜帶留尼汪突變基孔肯雅病毒株的風險最高。
“我擔心同時存在 白紋伊蚊 和 埃及伊蚊的地區,”馬諾爾說。在這些地區——病毒最容易跳躍到更具攻擊性的物種——迫切需要進行更多的蚊子誘捕和病毒與昆蟲相互作用的研究,她說。
即使在同一個國家內,同一蚊子物種的不同亞群有時也會以不同的方式傳播相同的病毒株,這使得全面的取樣成為當務之急。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位於佐治亞州亞特蘭大)的醫學流行病學家艾琳·斯臺普斯說,追蹤像蚊子這樣普遍且難以捉摸的東西絕非易事。“目前,基孔肯雅病毒絕對是我們關注的問題之一,”她說。“它的傳播性如何?我們不知道。”
本文經許可轉載,並於 2014 年 8 月 12 日首次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