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過五億人攜帶一種基因突變,這種突變會使負責清除體內酒精的酶失效。這種缺陷是酒精潮紅反應的原因,俗稱“亞洲紅暈”,因為絕大多數攜帶者是漢族人的後裔。現在,去年九月發表在《科學轉化醫學》雜誌上的研究表明,這種突變也可能損害攜帶者的疼痛耐受力。這一發現為藥物止痛指出了一個新的靶點,並暗示飲酒可能會加劇關節炎等炎症性疾病。
當人們飲用酒精時,身體會將其分解成幾種副產品,包括稱為醛的化學物質。如果這些化合物在體內停留時間過長,就會產生有害物質,引起潮紅、噁心、眩暈和酒精潮紅反應的其他症狀。在大多數人中,醛會立即被乙醛脫氫酶 (ALDH2) 分解,但在那些攜帶基因突變的人中,這種酶會失效。
斯坦福大學的達莉亞·莫赫利-羅森領導的研究人員對一些小鼠進行了基因改造,使其攜帶人類中發現的使 ALDH2 失活的突變。當他們將炎症化合物注射到這些小鼠和正常小鼠的爪子中,使其變紅腫脹時,與那些 ALDH2 功能正常的小鼠相比,攜帶突變的小鼠對戳刺表現出更高的敏感性。當研究人員用一種名為 Alda-1 的新型藥物治療所有齧齒動物,這種藥物可以增強 ALDH2 的活性時,無論它們是否攜帶基因突變,疼痛症狀都得到了減輕。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報道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研究人員驚訝地發現炎症部位存在醛,因為小鼠沒有接觸過酒精。這一發現表明,人體自身產生的天然醛對疼痛有顯著影響,而 ALDH2 可以抑制這些醛。
這項研究對人類意味著什麼還有待觀察。莫赫利-羅森接下來希望確定攜帶突變基因的人與不攜帶突變基因的人在疼痛體驗上是否有所不同。軼事表明,一些漢族後裔似乎具有較低的疼痛閾值,但到目前為止,這被歸咎於文化因素。如果 ALDH2 確實會影響人類的疼痛,並且如果 Alda-1 像在齧齒動物中一樣啟用人類的酶,那麼這種製劑可能會增強醛的代謝,並降低有或沒有突變基因的人的疼痛。
對於那些對阿片類藥物反應不佳的人來說,新的藥物止痛靶點將是一個不可思議的訊息,幾十年來,阿片類藥物一直是唯一的選擇。在新藥問世之前,還需要做更多的工作,但醛在炎症性疼痛中起作用的發現現在可能很有用——特別是對於患有關節炎等疾病的人來說,因為它表明他們可以透過避免飲酒來減輕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