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去年夏天得到了一個強烈的提醒,那就是汙染是不分國界的。加拿大各地野火產生的煙霧向南蔓延數百英里,將從紐約市到芝加哥及更遠地區的天空染成朦朧的橙色,並損害了空氣質量,以至於衛生官員警告人們不要外出。
溫室氣體汙染也是如此——不受國界限制,不分青紅皂白地使地球變暖,並在極其廣泛的範圍內破壞氣候。在這個氣候危機時代,富裕國家幾十年來的碳汙染正在加劇自然災害,較貧窮的國家正在付出一些最沉重的代價。
現在是時候開始賠償這些國家了。聯合國最近決定透過其年度氣候會議——締約方大會(COP)來解決這個問題。在2022年11月舉行的COP27上,世界各國領導人同意設立一個損失和損害基金,用於應對氣候災害,而2023年COP28的與會者計劃進一步推進對話。但氣候外交可能進展緩慢,將這些賠償變為現實將是艱難的。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儘管如此,美國及其排放碳的同類國家必須尋求氣候賠償,以糾正碳汙染的錯誤,並幫助低收入國家度過氣候緊急狀況。
廣義理解的賠償是為了彌補損失或損害而提供的付款,出於一系列法律和心理原因,它們可能是一個敏感的話題。它們只是我們可以嘗試減輕氣候變化不平等負擔的幾種融資機制之一,其中包括一些專門關注氣候減緩或適應的機制。但無論使用什麼術語,科學都清楚地表明這些付款是必要的。
科學家估計,在全球範圍內,人類在1851年至2021年間產生了近2.5千兆公斤的二氧化碳。一項又一項的分析表明,隨著時間的推移,美國產生的吸熱氣體最多——佔全球總量的17%。這個天文數字相當於包括德國、日本和澳大利亞在內的20多個發達國家排放量的總和。相比之下,47個最不發達國家的氣候排放量加起來僅佔總量的6%。中國在單個國家中排名第二,佔排放總量的12%,但其工業化起步遠晚於美國。由於中國人口眾多,該國的人均排放量略高於澳大利亞、加拿大或美國的一半。
儘管工業國家偶爾承諾解決這些問題,但它們仍在爭論願意允許多少氣候破壞,而且它們並沒有兌現承諾。富裕國家已承諾為減緩氣候變化的專案(如擴大清潔能源)以及適應專案(如修建海堤)提供資金。它們承諾每年為這些專案提供1000億美元,但資金尚未到位。而且由於工業國家長期以來一直反對脫碳,因此僅靠減緩和適應是不夠的。
人們已經因發達國家在積累財富的同時產生的碳汙染的後果而喪生。例如,去年九月,來自地中海的一場颶風式風暴一天之內淹沒了利比亞一年的降水量。兩座水壩坍塌,至少有4000人死亡,儘管真實死亡人數可能接近10000人。科學家們已經確定,這種災難——六百年一遇的洪水——在今天發生的可能性是地球比現在涼爽1.2攝氏度時高出50倍。
阿姆斯特丹大學的可持續發展科學家喬伊塔·古普塔說:“透過推遲討論,我們已經接受了在全球範圍內有人死亡和發生巨大危害的可能性。”
科學家們還清楚地表明,這種汙染在加劇災害方面發揮的作用,無論是在總體上還是在個別案例中都是如此。數百項研究試圖量化氣候變化對特定災害的貢獻。大多數關於熱浪的研究表明,隨著氣候劇變持續,這些事件變得更有可能發生或更嚴重。大約一半關於強降雨和洪水或乾旱的研究也得出了同樣的結論。
隨著氣候危機加劇這些型別的事件,它們的損失也變得越來越慘重。2022年,地球經歷了約40起十億美元級的災害,包括美國東南部的颶風伊恩、巴基斯坦的毀滅性洪水和東非的乾旱。美國對這些危機負有更大的責任,並且擁有更多的資源來應對這些危機,而發展中國家則缺乏從災難中恢復所需的財富、保險基礎設施和政府計劃。與此同時,海平面上升這種行動緩慢的災難正在侵蝕小島國的微小家園,這些國家可能很快將開始面臨非自願搬遷的鉅額成本。
我們呼籲那些以犧牲世界宜居性為代價而致富的人優先考慮發展中國家和其他首當其衝受到氣候危機影響的國家的需要。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都沒有時間等待了。科學是明確的:工業世界對此負有責任。我們至少可以做的就是為我們造成的損害買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