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新的研究表明,氣溫升高擴大了瘧疾的風險區域,將這種疾病進一步推向受災地區的山區。
每年感染超過 3 億人的瘧疾,是由溫度、降雨、媒介、寄生蟲、人類活動、公共衛生和經濟等多種因素交織而成。對抗這種疾病需要牽動所有這些環節,但科學家們很難弄清楚哪些因素對預測疾病的走向最為重要。
溫度一直是爭議的焦點。之前的一些研究表明,溫暖的天氣在這種蚊媒疾病中只起次要作用,人類因素才是疾病風險的主要影響因素(ClimateWire,2 月 4 日)。其他研究則得出結論,氣候變化不會導致世界某些地區疾病的淨增加(ClimateWire,2013 年 9 月 20 日)。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密歇根大學生態與進化生物學系的教授梅賽德斯·帕斯夸爾說:“部分爭議與如何將特定原因歸因於長期趨勢有關。”
在昨天線上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一篇論文中,帕斯夸爾和她的合作者研究了瘧疾如何在衣索比亞和哥倫比亞隨著溫度升高而向上遷移。研究人員跟蹤了 1990 年至 2005 年的年度溫度變化,觀察了瘧疾範圍的變化。
帕斯夸爾解釋說,隨著溫度升高,感染率往往會上升,因為引起疾病的瘧原蟲寄生蟲在溫暖時會在媒介蚊子體內繁殖得更快,從而增加蚊子叮咬人時的感染可能性。傳播疾病的按蚊蚊子也在高溫下茁壯成長。
結果首次證實,瘧疾在溫暖的年份會向上蔓延,並在氣溫下降時消退,隨著氣候變暖,這是一種危險的影響。帕斯夸爾說:“這意味著如果不採取任何緩解措施,瘧疾負擔將會增加。”
這些發現為更好地預測帶來了希望。在之前的工作中,帕斯夸爾發現她可以透過監測季風來提前四個月預測印度部分地區的瘧疾(ClimateWire,2013 年 3 月 4 日)
共同作者、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講師梅諾·布馬補充說:“我們希望所做的工作能夠消除人們對氣候影響瘧疾的揮之不去的疑慮。”
高原城市可能面臨嚴重的疫情爆發
他指出,之前的一些研究表明,隨著瘧疾風險在某些地區擴大,它會在其他地區縮小,因此疾病的淨負擔將保持不變。該理論認為,某些地區對於媒介生物來說會變得太熱而無法生存,因此感染會逐漸減少(ClimateWire,2012 年 10 月 26 日)。
但這並沒有考慮到人們居住地相對於疾病的位置。與海拔較高的大都市相比,瘧疾流行的地區居住的人要少得多,其中許多大都市的出現部分是為了避開這種疾病,布馬說。大約 3700 萬人(佔衣索比亞人口的 43%)居住在海拔 1600 米至 2400 米之間。
居住在這些高原城市的人們,無論是在非洲還是南美洲,疾病抵抗力都低得多,並且沒有對抗瘧疾的歷史。如果這種疾病侵入這些地區,總體發病率將會增加,結果可能對數百萬人造成毀滅性打擊。
布馬說:“如果在世界較乾燥地區由於氣溫升高而導致[疾病範圍]縮小,而在較涼爽地區則擴大,那麼受影響的瘧疾分佈較涼爽地區的人口將會更多。”
儘管如此,如果疫苗研究等人類干預措施能夠兌現其承諾,仍然可以阻止疾病的蔓延(ClimateWire,2 月 26 日)
美國地質調查局的生態學家凱文·拉弗蒂沒有參與這項研究,他說這項研究很重要,因為它隔離了溫度如何影響瘧疾。“通常,如果我們要比較一個涼爽的國家和一個炎熱的國家,很容易存在許多經濟差異,”他說。“沿著海拔梯度上升的價值在於,你可以控制很多這些因素。”
帕斯夸爾說,研究人員現在正在尋找關於降雨和遷徙等其他變數的更好資料,以制定量身定製的瘧疾干預措施。
經 Environment & Energy Publishing, LLC 許可,轉載自 Climatewire。www.eenews.net,202-628-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