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機遇號”火星探測車週二(6月12日)沒有回覆來自地球的呼叫,當時它正在經歷一場科學家稱之為“有史以來觀測到的最強烈的風暴之一”的大規模塵暴。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官員在週二的任務更新中寫道:“遮天蔽日的火星塵暴在‘機遇號’上方持續加劇。這場風暴最初於5月30日被發現,現在覆蓋了火星表面1400萬平方英里(3500萬平方公里),佔整個星球的四分之一。”這意味著“機遇號”的太陽能電池板無法獲得足夠的陽光,無法從它在火星毅力谷的位置向地球傳送訊號。
“機遇號”未能回覆來自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噴氣推進實驗室任務運營中心的訊號,這表明該探測車已進入“低功率故障模式”,在該模式下,除了任務時鐘外,探測車的所有系統都將關閉。該時鐘被程式設計為定期喚醒探測車並檢查其電量,以檢視其是否可以呼叫地球。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 訂閱來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官員說:“如果探測車的計算機確定其電池電量不足,它將再次進入休眠狀態。由於毅力谷上空存在大量的灰塵,任務工程師認為,探測車至少在未來幾天內不太可能獲得足夠的陽光來充電。”
這場沙塵暴最初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於5月30日發現的,此後一直在不斷擴大。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繼續從軌道和地面跟蹤這場風暴。除了“機遇號”,火星探測車“好奇號”也在監測風暴中的塵埃水平。
科學家認為“機遇號”電池中的電量低於24伏。如果探測車長時間斷電,它有可能無法為保持其電子裝置正常執行的加熱器供電。據認為,火星的極度寒冷是在“機遇號”的孿生兄弟“勇氣號”於2010年陷入火星沙地後導致其死亡的原因。
“機遇號”在火星上經歷過多次沙塵暴。
2007年,一場全球性的沙塵暴遮蔽了太陽長達兩週。“機遇號”在那場風暴中也陷入了沉默,但倖存了下來。這輛已經運行了近15年的探測車於2003年發射,自2004年1月登陸以來一直在探索火星。“機遇號”的壽命比最初的90天任務計劃長了50多倍,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官員表示。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將於今天美國東部時間下午1:30(格林威治標準時間1730)舉行電話會議,討論火星沙塵暴、其對“機遇號”的影響以及科學家如何使用軌道飛行器跟蹤它。您可以在Space.com上觀看該新聞釋出會直播,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電視臺提供。
版權所有2018年 SPACE.com,一家Purch公司。保留所有權利。本材料不得出版、廣播、重寫或再分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