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東亞熱浪持續,導致日本數千人住院,韓國電力資源緊張,歐洲氣候研究人員的一項新研究預測,如今異常高溫的天氣可能成為未來全球許多地區夏季的常態。
該論文今天發表在《環境研究快報》期刊上,預測即使人類設法在此之前大幅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到 2040 年熱浪也將變得更加普遍。
該研究指出,然而,在 2040 年之後,熱浪進一步增加的可能性“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是否減少排放。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儘管如此,透過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我們可以在本世紀末大幅減少極端高溫的程度,這將避免對社會和生態系統造成影響,”德國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的主要作者迪姆·庫穆說。
“在那之前,世界各地的地區都將不得不適應更極端的熱浪。”
極端高溫將蔓延至熱帶以外地區
研究人員使用了 29 種不同的氣候模型,透過證明它們正確地代表了 20 世紀 70 年代以來的極端溫度趨勢來檢查其準確性。這些模型顯示了未來地球陸地可能遭受極端高溫的百分比。
2000 年至 2012 年期間發生的熱浪,例如去年在美國造成農作物枯萎和 82 人死亡的熱浪,影響了全球約 5% 的陸地面積。研究人員發現,這個百分比很可能會在本十年末翻一番,到 2040 年翻兩番。
“人類過去已經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這將使未來幾十年氣候繼續變暖——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承諾變暖’,”庫穆說。
然而,在 2040 年,模型對未來極端情況的預測顯示出巨大的差異,這取決於排放情景。
在未來碳排放減少的世界中,極端高溫的數量在本世紀中期之後不會增加。但在高排放情景下,研究人員預計極端高溫將蔓延至全球約 85% 的陸地面積。庫穆說,這是因為氣候變化將導致全球平均氣溫升高,使炎熱的夏季天氣更加炎熱。
重要的是要注意,研究人員對“極端高溫”的定義會因地區而異。中緯度地區的年度天氣狀況比熱帶地區變化更大,因此俄羅斯的氣溫跳躍幅度要高於巴西,才算是極端情況。
模型預測,大多數極端高溫增加將發生在熱帶地區,例如在西非、印度尼西亞和南美洲。但研究表明,到 2040 年,西歐的極端高溫也可能增加約 20%。
研究人員發現,在高排放情景下,到 2100 年,包括地中海、中東、西歐部分地區、中亞和美國在內的 70% 以上的“熱帶以外地區”將在夏季經歷極端高溫。
這項工作加強了早期研究,這些研究也預測了熱浪事件的增加(氣候導報,2011 年 3 月 18 日)。
韓國和日本努力適應致命高溫
“社會,尤其是生態系統,已經習慣了過去經歷的極端情況,”庫穆說,“但是當它們經歷超出歷史範圍的極端情況時,它們通常會遇到麻煩。”
隨著高壓區域在該地區停滯不前,中國南部、日本和韓國正在發生這些麻煩的預演。在過去幾周裡,這些國家都打破了溫度記錄,本週早些時候,由於韓國政府在全國範圍內強制實施節能措施,停電似乎不可避免(氣候導報,8 月 13 日)。
該國官方通訊社報道,中國國家氣象中心(NMC)週二繼續釋出高溫“橙色警報”,這是該警報連續第 20 天生效。
《朝鮮日報》週二報道稱,儘管韓國避免了停電,但今年迄今為止已有 875 人因與高溫相關的疾病住院,多達 13 人死亡。該報還表示,由於高溫,許多韓國學校延長了暑假時間。
日本氣象廳預測熱浪將持續到下週。週二,該機構釋出報告稱,該國 106 個觀測站記錄到了創紀錄的高溫。報告稱,週日是自 1987 年開始觀測以來,東京氣溫首次一整天都保持在 30 攝氏度(86 華氏度)以上。
日本駐華盛頓大使館二等秘書矢野勝典表示,上週有近 10,000 人被救護車送往醫院,17 人死亡。
對於在日本南部鹿兒島縣當地林業合作社工作的 36 歲的木坂隆而言,高溫迫使他和他的同事們在清晨開始工作,以避開下午的酷熱。
“我們不能在中午工作,因為天氣很熱,所以我們早上 5 點開始工作,”木坂在一封電子郵件中說。“每個人都說今年很不尋常。”
經環境與能源出版有限公司許可,轉載自《氣候導報》。www.eenews.net, 202-628-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