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糖食品和飲料可能並非更健康的選擇。自 20 世紀 90 年代以來,人工甜味劑赤蘚糖醇被用於從口香糖和糖果到餅乾和減肥汽水等日常產品中,其甜度是糖的 70%,但卡路里卻少得多。它也常與基於甜菊糖的甜味劑混合,以增加其體積和甜度,並賦予它們類似糖的質地。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 (FDA) 將赤蘚糖醇列為安全——但過去幾年,專家們認為它可能不利地影響心血管健康。本月發表在《動脈硬化、血栓形成和血管生物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發現,赤蘚糖醇可能與血栓形成的風險增加有關,血栓形成是指阻塞血管的血栓的形成。
在這項新研究中,所有飲用含有赤蘚糖醇飲料的參與者都被發現其血小板發生了重大變化——血小板是在我們血液中流動的微小細胞碎片,會在傷口周圍積聚以止血。研究合著者、克利夫蘭診所心血管醫學醫師和研究員斯坦利·哈森說,這些變化包括血小板更容易凝結在一起。哈森說,赤蘚糖醇“增加了人或其血小板凝血的易感性,並且與之前收集的所有資料一致。”
赤蘚糖醇在化學上被描述為“糖醇”。少量天然存在於某些水果和蔬菜以及發酵食品(包括乳酪和葡萄酒)中。這種化合物甚至在人體某些細胞中自然產生。但新出現的證據表明,食用赤蘚糖醇作為糖代用品可能構成健康風險。這項新研究建立在哈森和克利夫蘭診所團隊 2023 年的研究基礎上,該研究中,來自 4,000 多名參與者的血漿樣本表明,高赤蘚糖醇水平與心臟病發作和中風的風險增加之間存在關聯。“這是一個未被認識到的擔憂,”哈森說。“在我們研究的每個佇列中,較高的赤蘚糖醇水平都與未來 [心血管] 事件的較高風險相關。”
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這項新研究更仔細地研究了赤蘚糖醇對 20 名健康人的影響。研究人員首先查看了每位參與者的血漿,以確定基線血小板凝集活性。然後,一組 10 人飲用了 30 克赤蘚糖醇(根據 FDA 的資料,這是美國個人平均每日攝入量),另一組參與者攝入了 30 克葡萄糖(普通糖)。30 分鐘後,再次檢查他們的血漿以確定凝集活性。那些攝入赤蘚糖醇的人血液中該化合物的含量增加了 1000 多倍,並且血小板凝血活性顯著增加。在攝入葡萄糖的參與者中未觀察到此類變化。
哈森說:“我們目前的資料表明,適量飲用葡萄糖甜味飲料實際上比飲用赤蘚糖醇甜味飲料更安全。”
意外凝血會導致血管出現大問題,並可能導致中風、肺栓塞、心臟病發作和其他併發症。研究團隊仍在努力確定赤蘚糖醇似乎促進凝血的潛在機制;哈森認為這可能與“血小板表面的受體與赤蘚糖醇相互作用”有關。這種相互作用可能會改變血小板處理何時凝結訊號的方式。
儘管最近的發現引起了人們對赤蘚糖醇的擔憂,但該領域的其他專家認為,在認為這種甜味劑“不安全”之前,還需要進行更多研究。
英國註冊營養師 Duane Mellor 說:“這項研究並未著眼於[對]膳食赤蘚糖醇的長期暴露。” “它著眼於飲用高劑量後幾分鐘的代謝影響和血漿水平。” Mellor 認為,將立即升高的赤蘚糖醇水平與長期心血管疾病風險直接聯絡起來是輕率的。“從一個到另一個存在很大的推斷或跳躍,”他說。 Mellor 補充說,“飲食不是赤蘚糖醇的唯一來源”,而且這項新研究沒有考慮到人體正常代謝過程產生的赤蘚糖醇。
最近的研究樣本基礎也相對較小;需要更大規模的人體試驗來證實研究結果。塔夫茨大學讓·梅耶美國農業部人類營養研究中心衰老問題心血管營養團隊高階科學家和負責人愛麗絲·利希滕斯坦希望對多種甜味劑進行更廣泛、更全面的研究,以“系統地比較不同的非營養性[或人工]甜味劑相對於彼此和糖”。她說,研究人員目前的許多知識“基於拼湊在一起的不同拼圖”。她解釋說,關於甜味劑的各種研究使用了不同的分析方法,或者只考慮了零散的效果。例如,一種甜味劑可能被研究用於心臟病發作風險,而另一種甜味劑可能僅針對對血糖水平的影響進行測試。“很多時候,這些研究不具有直接可比性,”她指出。
哈森同意,需要對膳食赤蘚糖醇的健康影響以及潛在更安全的替代品進行更多研究。總體而言,之前關於甜味劑對減輕體重和控制糖尿病益處的研究結果好壞參半,他說。“甚至[世界衛生組織]也建議避免使用人工甜味劑,因為沒有足夠的證據支援其益處,”哈森說。在獲得更多資料之前,他對赤蘚糖醇保持謹慎。“作為一名照顧糖尿病患者和有血栓事件風險患者的醫生,我過去常常推薦人工甜味劑,”他說。“現在我告訴他們,‘在我們瞭解更多之前,遠離人工製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