騙術的藝術——從伯納德·麥道夫身上學習

一位懷疑論者關於如何避免成為騙子受害者的建議

2000年,在洛杉磯街頭的一個拐角,我成了一個經典騙局“鴿子投擲”中的“內線”。一位名叫丹·哈蘭的魔術師為我共同主持的電視系列節目《探索未知》策劃了這個騙局(在谷歌中輸入“舍默,騙局”)。我們的“鴿子”是一位男士,我向他詢問去當地醫院的路,而丹(“外線”)走過來,似乎在地上發現了一個裝滿現金的錢包。在確定錢包不屬於我們任何人,並且似乎裝有大約 3,000 美元后,丹宣佈我們應該三方平分這筆錢。

我以道德為由反對,堅持我們應該先四處詢問,丹同意這樣做,但前提是我先把現金放進一個信封裡,並秘密地換成一個裝滿雜誌頁面的信封。然而,在他開始他的道德征程之前,丹堅持我們每個人都給他一些抵押品(“我怎麼知道你們倆不會在我離開的時候帶著錢跑掉?”)。我熱情地提供了 50 美元,並建議“鴿子”也這樣做。他猶豫了,所以我把裝滿他以為是現金(但實際上是雜誌頁面)的密封信封遞給他,然後他安全地把它塞進口袋,心甘情願地把他的整個錢包、信用卡和身份證交給了丹。丹離開幾分鐘後,我表現得很激動,然後跑去尋找他,留下“鴿子”一個人站在街角,拿著一個假信封,身無分文!

在承認我對進行騙局的焦慮(我不相信我能成功)並坦白獲得贓物時感到一絲興奮之後,我請丹解釋為什麼這種騙局會奏效。“我們作為人類動物就是這樣的,”他反思道。“我們有良知,但我們也想去殺戮。” 事實上,即使在我們告訴我們的“鴿子”他被騙了之後,他仍然相信他的口袋裡有三千美元!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貪婪和對回報真實性的信念也導致豪賭投資者助長了華爾街金融家伯納德·麥道夫創紀錄的 500 億美元龐氏騙局,他在其中保留了資金,並用新投資者的現金支付 8% 至 14% 的年金。只要流入的資金多於流出的資金,這種騙局就可以繼續下去,而這個騙局一直持續到 2008 年市場崩潰,當時想要退出的人多於想要進入的人。但還有其他因素在起作用,正如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精神病學教授斯蒂芬·格林斯潘在他的新書《輕信編年史》(Praeger,2008 年)中所解釋的那樣,具有極大的諷刺意味的是,這本書是在他在麥道夫的公司損失了超過一半的退休投資之前寫的!格林斯潘指出:“解釋龐氏騙局成功的基本機制是人類傾向於模仿他人的行為來規範自己的行為,尤其是在處理他們不完全理解的事情時。”

這種效應在種族或宗教社群內尤其強大,例如在 1920 年,同名的查爾斯·龐茲承諾透過買賣郵政回信券(利潤據說是來自國家之間的匯率差異)為他的移民義大利投資者同胞帶來 40% 的回報。同樣,麥道夫的目標是富有的猶太投資者和慈善家同胞,而這種內部人士的信任因向其精選的客戶名單可靠地支付適度的股息(以免引起注意)而得到加強,以至於格林斯潘說,如果他沒有抓住投資機會,他會感到很愚蠢。

欺騙與反欺騙之間的進化軍備競賽給我們留下了一種尋找訊號來信任或不信任他人的遺產。該系統在簡單的社交場合中執行良好,在這些場合中,有很多互動的機會,例如我們狩獵採集祖先的社交場合。但是在現代社會,距離遙遠、匿名,尤其是複雜的投資工具(例如對沖基金),一千個人中沒有一個人真正瞭解,檢測欺騙性訊號絕非易事。所以正如丹提醒我的那樣,“如果聽起來好得令人難以置信,那就是真的。”

編者注:這篇文章最初以“騙術的藝術”為標題印刷

邁克爾·舍默是《懷疑論者》雜誌 (www.skeptic.com) 的出版商,也是查普曼大學的總統研究員。他的新書是《人間天堂:對來世、永生和烏托邦的科學探索》(Henry Holt,2018 年)。

邁克爾·舍默的更多文章
大眾科學 Magazine Vol 300 Issue 3本文最初以“騙術的藝術——從伯納德·麥道夫身上學習”為標題發表在《大眾科學》雜誌 第 300 卷第 3 期 ()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032009-1N13IExmd1PuZDTtq9VJAf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