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被愛德華·霍普的畫作《夜鷹》深深打動,但深夜路過一家真實的餐館卻無動於衷,這可能是因為你身體內部發生的事情。一項發表在《認知與情感》雜誌上的新研究表明,身體感覺不僅僅是藝術情感影響的副產品,而且是首先將某些事物體驗為“藝術”的關鍵途徑。
在一項涉及1186名參與者和336件視覺藝術作品的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藝術品引發的情感體驗的強度與觀看時報告的身體感覺的強度相關。情感是透過主觀報告來衡量的,觀看者分別在虛擬人體模型上標記出他們感受到身體感覺的位置和方式。與此同時,眼動追蹤和參與者調查衡量了觀看者對繪畫的興趣以及他們是否認為這些繪畫是藝術。
身體感覺的強度與情感體驗的強度以及對作品作為藝術的評價相關。當參與者表示他們感到同情(最常報告的積極情緒)以及當他們引用“觸動人心”和“感人”的情感體驗時,感覺最為突出。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負面情緒並不常見,但“悲傷”的報告也與“觸動人心”和“感人”的體驗有關,並且與參與者將作品歸類為藝術有關。“即使來自鬼屋的刺激最終也被體驗為積極的,因為當我們知道自己是安全的時候,我們會體驗到心跳加速,”該研究的主要作者,芬蘭圖爾庫大學的研究員勞裡·努梅瑪說。“藝術很可能利用類似的機制讓我們感覺良好。它激活了我們的自主神經系統,在美術館的平靜和安靜中,這種增加的身體活動讓我們感覺良好。”
研究人員還發現,描繪人物的藝術作品的身體感覺和情感強度最高,這與觀察他人行為可能觸發感覺運動映象效應的理論相吻合。儘管該研究僅使用了主觀報告,並未測量身體的客觀生理變化,但資料表明,藝術感知是一個內感受過程:它涉及對身體內部狀態的意識。藝術可能會“深入我們的皮膚”,從而改變感知。
弗吉尼亞大學情感與內感受實驗室負責人,神經科學家詹妮弗·麥考馬克說:“某些形式的藝術可能會微妙地將注意力轉移到我們的身體上,這取決於藝術場景或主題,甚至轉移到特定的區域,如胸部或心臟。”她補充說,這可能會影響我們將身體融入情感體驗的程度。先前的研究已將藝術的審美感知與大腦的島葉皮層聯絡起來,島葉皮層調節內感受。藝術可能存在於觀看者的整個身體,而不僅僅是眼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