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孤獨的嗎?

Raj Singh/EyeEm/Getty Images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在最近一次關於系外行星最新科學的活動中,前NASA開普勒任務天體物理學家娜塔莉·巴塔利亞重新定義了仰望夜空的意義。她說,她現在認為夜空中的每一個光點都是其自身擁有行星環繞的太陽系,而不是看到太空中散佈著孤零零的恆星。天文學家估計,宇宙中大約有1000億到2000億個星系,平均每個星系有1億顆恆星。系外行星的數量令人難以置信,每一個都可能是生命的搖籃。考慮到這些數字,我們人類似乎不可能成為宇宙中唯一的生命。

這些遙遠天體上的氣候和條件的多樣性將是驚人的。即使是我們自己的姊妹行星金星也與地球截然不同,並展示了4000萬英里的距離會帶來多大的差異——宇宙中的一小步。研究人員正在利用這些見解來推斷光年之外的行星天體的條件,甚至還在尋找系外行星周圍的衛星,這些衛星可能擁有適合生命存在的條件。

為了尋找新的世界,技術正在快速進步。在2021年底發射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的推動下,未來十年對外星生命的搜尋現在有了真正的深度。即將到來的下一代巨型火箭承諾將進行更遙遠的太空任務,並部署更強大的望遠鏡。私人資助的望遠鏡和利用我們自己的太陽作為引力透鏡的革命性觀測技術預示著近期將取得重大進展。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也許沒有其他研究領域像這樣對想象力產生如此大的吸引力。最近發現的星際岩石和流星引發了對其起源的辯論,來自距離地球僅四光年的比鄰星的神秘無線電訊號也是如此。如果我們最終獲得令人信服的證據證明我們發現了外星生命,那麼將這一訊息傳達給人類的最佳方式是什麼?

尋找地球以外的生命引發了有趣的哲學問題。如果我們以地球上生命起源的化學為標準,它可能會支配(或限制)我們如何在其他地方探索生命。宇宙中可能充滿了與我們截然不同的意想不到的化學生命形式。然後是機會問題。正如天體物理學家約翰·格里賓寫道,一系列偶然事件必須發生——從我們太陽系形成的 timing 到我們星球與太陽的距離——生物才能在地球上湧現。很可能這樣的條件實際上很罕見。即使外星文明很豐富,宇宙也是浩瀚無垠的——肯定超出了人類思維的範圍——我們宇宙的後院也使我們相距遙遠。

傳奇天文學家和科學教育家卡爾·薩根堅信宇宙中充滿了智慧生物。他甚至更強烈地珍視科學理性和證據,並以說過“非凡的主張——即使它們支援你最渴望的夢想——也需要非凡的證據”而聞名。鑑於他的懷疑主義,人們會希望他對我們為確定我們是否真的孤獨而構建的最新工具感到滿意。在 1997 年的電影《超時空接觸》中,該電影根據薩根 1985 年撰寫的關於發現外星無線電訊號的科幻小說改編,主角天文學家艾莉·阿羅威說:“宇宙是一個非常大的地方……所以如果只有我們,那似乎是對空間的極大浪費。”

安德烈婭·加夫裡列夫斯基《大眾科學》的首席新聞通訊編輯。她撰寫每日《今日科學》新聞通訊,並監督該雜誌的所有其他新聞通訊。此外,她還管理所有特別收藏版,過去曾擔任《大眾科學心靈》、《大眾科學太空與物理》《大眾科學健康與醫學》的編輯。加夫裡列夫斯基在《科學家》雜誌開始了她的新聞事業,在那裡她是一名專題作家和“熱門”生命科學研究論文的編輯。她在教育出版領域工作了六年多,編輯了生物學、環境科學和營養學高等教育書籍。她擁有哥倫比亞大學地球科學碩士學位和新聞學碩士學位,哥倫比亞大學也是普利策獎的所在地。

更多作者:安德烈婭·加夫裡列夫斯基
SA 特別版 第 31 卷 第 4s 期本文最初以“我們是孤獨的嗎?”為標題發表於SA 特別版 第 31 卷 第 4s 期(),第 1 頁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lienlife0622-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