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答案在很大程度上仍是推測性的,但它觸及了關於微進化(隨著時間的推移,在繁殖種群內部和之間發生的變化)和宏進化(可識別物種的興衰)之間差異的幾個有趣的爭議的核心。提問者感興趣的是智人(Homo sapiens)是否會發生變化,還是會出現新的人屬物種? 例如,地理隔離是觸發新物種出現的傳統機制之一;因此,一些專家斷然表示,人類進化已經結束,因為在現代世界中,沒有人真正與人類其他部分隔絕。根據其應用方式,文化和技術可能會將某些人與其他群體隔離,或者可能有助於使他們重新融入其他群體。
康奈爾大學人類學系副教授梅雷迪思·F·斯莫爾提供了一種觀點
“首先,人類並沒有真正改變自然選擇的規則。我們可能會認為,因為我們有文化——以及隨之而來的各種醫療干預和技術——我們就不會受到自然選擇的影響,但自然界照常執行。進化的定義是基因頻率隨時間的變化,這意味著經過幾代人,基因庫中會發生變化,人類和任何其他生物一樣都會經歷這些變化。有些人活著,有些人死亡,有些人比其他人傳遞更多的基因。因此,人類基因庫隨著時間推移而發生變化。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重大故事的未來。
“但我們可能會認為,隨著所有這些文化和技術干預,基因庫的構成會受到某種影響,而且確實如此。以天花為例。多年前,數百萬人死於天花,他們的基因沒有被傳遞下去,因為他們中的許多人在生育年齡之前就去世了。當時,人類基因庫中缺少了那些人的基因。但是現在,自從天花從地球上被消滅後,通常死於該疾病的人現在活了下來,可能會有孩子,從而為人類基因庫做出貢獻。另一個例子是,隨著國家越來越發達、經濟越來越富裕,出生率總是會下降。如今,出生率最高的地區是拉丁美洲、非洲和亞洲。這些地方的人現在是人類基因庫的主要貢獻者。在許多代之後,人類物種將更多地由來自這些群體的基因組成,而不是來自發達國家的基因。
“因此,文化、發展和醫學可能會改變人類基因庫的性質,但它們並沒有消除進化的力量,即變化的力量。此外,請記住,文化可能看起來不是一種“自然”的力量,但因為它也是我們環境的一部分,所以它和疾病、天氣或食物資源一樣自然。發達國家的人可能認為我們不會受到自然選擇的影響,因為我們周圍都是物質商品和高科技,但這種免疫力是一種錯覺。技術並不能保護我們免受任何傷害,醫學當然也沒有治癒所有的疾病——問問內布拉斯加州紅河附近的居民,他們是怎麼想的!
“發達國家的人更舒適,但我們仍然會死亡,我們仍然會對後代做出不同的貢獻。最重要的是,我們必須意識到,發達國家對人類物種的看法是非常狹隘的。大多數人口並非如此生活;地球上有一半以上的人從未在電話上說過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