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一項對醫療記錄的調查發現,精神科藥物被廣泛用於鈍化沒有精神病史的智力障礙者的攻擊性行為,即使這些藥物可能沒有鎮靜作用。這一發現令人擔憂,因為精神科藥物會引起嚴重的副作用,如肥胖症或糖尿病。
倫敦大學學院的精神病學研究員羅裡·希恩及其同事研究了來自英國普通護理機構的 33,016 名智力障礙者長達 15 年的資料。研究人員發現,在 9,135 名接受抗精神病藥物治療的人中,71% 的人從未被診斷出患有嚴重的精神疾病,而且這些藥物更可能開給那些表現出問題行為的人。
“我們懷疑會是這種情況,但我們不知道真實程度,”希恩說。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
“我們應該擔心,因為比率很高,”巴爾的摩馬里蘭州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精神病學家詹姆斯·哈里斯說。但他補充說,如果不瞭解研究中人們可獲得的其他治療形式,就很難確定使用抗精神病藥物治療是否合適。可能是藥物是唯一可用的選擇,或者它被用來抑制一個人的行為,以便他們能夠參與治療或其他型別的治療。
安慰劑效應
倫敦帝國學院的精神病學家彼得·泰勒說,有證據表明,這些藥物在治療攻擊性和破壞性行為方面無效。 2008 年,他和幾位同事給有智力障礙但沒有精神疾病且表現出攻擊性行為的人服用了氟哌啶醇(Haldol)、利培酮(Risperdal)或安慰劑。 結果表明,在減少行為問題方面,這些藥物並不比安慰劑更好。泰勒指出,由於安慰劑將攻擊性行為減少了 79%,因此抗精神病藥物之所以如此普遍,可能是因為它們似乎有效果,並且可以由未經培訓的護理人員在緊急情況下給藥。“凌晨兩點進行心理干預是不可能的,”泰勒說。
抗精神病藥物的普及也可能與其營銷有關。 2013 年,全球醫療保健公司強生公司 支付了超過 22 億美元以解決一項訴訟,該訴訟指控其不正當營銷利培酮(一種已批准用於治療精神分裂症的藥物),以治療兒童、有精神殘疾的成人和患有痴呆症的老年人的行為問題。
本文經許可轉載,並於2015 年 9 月 1 日首次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