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注(2月27日):2月25日,西班牙國家研究委員會(CSIC)報告稱,在南極半島普里馬韋拉基地附近發現的死賊鷗身上已確認存在禽流感,這是首次在南極大陸上證實該病毒的存在。
科學家擔心,一種新型死亡正在降臨南極洲。嚴酷的環境充滿了日常的悲劇:捕食、飢餓、冰冷的海岸線融化時在海中迷失的幼崽。現在,一種新型病原體威脅著要侵襲海洋哺乳動物和鳥類的種群,可能包括企鵝。如果最壞的情況發生,可能會使整個物種成為幽靈——而科學家們除了等待之外,幾乎無能為力。
一種致命的H5N1型禽流感正在全球的家禽養殖場和野生鳥類種群中肆虐,感染哺乳動物,甚至至少殺死了一頭北極熊。現在,它正敲擊南極洲的大門,而此時,數十個可能從未經歷過任何禽流感毒株的物種正聚集在一起,撫養它們的下一代。禽流感目前正在南美洲南端周圍的島嶼上引起大規模爆發,距離南極半島約1000英里。1月份,福克蘭群島的巴布亞企鵝和去年12月南喬治亞島的毛皮海豹、象海豹和其他動物身上都出現了成群的疾病。科學家擔心,病毒只需短距離跳躍就能到達南極半島,並蔓延到南極洲的其他地區。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我們有點準備迎接衝擊。基本上從[去年]年底開始,我們就一直處於這種狀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野生動物獸醫馬塞拉·烏哈特說,她目前正在巴塔哥尼亞監測疫情。“[禽流感]不太可能不會到達那裡,僅僅是因為物種之間的聯絡有多麼緊密,”動物經常長途跋涉穿越南大洋尋找食物。
禽流感有兩種變種。通常,野生鳥類會感染科學家稱之為“低致病性”流感的輕微病例,而家禽物種,如雞和鴨,可能會感染“高致病性”毒株,病情要嚴重得多。這些不同的變種可以混合,產生更具傳染性的病毒,如目前在南美洲肆虐的病毒。這種組合,一種被稱為clade 2.3.4.4b的亞型,是在過去十年中發展起來的,來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在中國發現的一個譜系,該譜系已導致全球各地零星爆發。但clade 2.3.4.4b現在已經變成了一種弗蘭肯斯坦病毒,它結合了家禽毒株的嚴重疾病和對感染野生鳥類的特殊親和力。除了襲擊南美洲,該病毒還摧毀了歐洲的海鳥棲息地,跟隨候鳥向南進入非洲,並跨越大西洋感染了甚至高貴的加州禿鷹。
“禽流感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它已經存在很長時間了,”野生動物獸醫、全球保護組織野生動物保護學會的健康執行主任克里斯蒂安·瓦爾澤說。但這種禽流感是不同的。“重要的是要理解,整個動態已經改變了,”他說。
儘管這種毒株傳播迅速,但科學家們不確定它如何在動物之間傳播,特別是如何在鳥類和哺乳動物之間傳播。許多受感染的物種是食腐動物,這表明食用受感染的屍體可能有助於傳播;研究人員說,健康的動物也可能從受感染動物的糞便中感染病毒。一些物種似乎對疾病有抵抗力,儘管它們可能仍在促進傳播。“我們面臨的最大問題是:我們真的不明白為什麼有些鳥類能夠感染這種病毒而不生病,但很明顯這種情況確實會發生,”英國動物和植物健康署的病毒學家阿什利·班亞德說。
到2022年末和2023年,南美洲殘酷的clade 2.3.4.4b病毒至少殺死了約60萬隻鳥類和5萬隻哺乳動物——科學家說,可能更多。“我們在南半球從未發生過如此大規模的事情,”烏哈特說。
南極洲和澳大利亞是目前禽流感尚未到達的唯一大陸——就科學家所知。特別是對於南極洲來說,病毒可能只是在未被發現的情況下傳播。“沒有辦法確定,”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的病毒生態學家米歇爾·威利說,她專注於禽類病毒。“最大的挑戰之一是它可能已經在那裡了,在一個很少有人去的地方。”
在偏遠地區檢測任何野生動物感染都是一項艱苦的工作,但當大多數受害者是海洋物種時尤其如此。“在海上真的很難檢測到任何東西,”康奈爾大學的生態學家阿曼丁·甘布林說。“這可能大大低估了實際的死亡人數。”
科學家們擔心,如果病毒在南極洲紮根,該大陸的傷亡人數可能會特別高。“高致病性禽流感以前從未在那裡記錄過,”荷蘭伊拉斯姆斯大學醫學中心的病理學家泰斯·庫伊肯說。“南極洲存在的48種鳥類和26種海洋哺乳動物中的大多數可能都容易感染這種病毒並患病。”
這些動物不僅在免疫學上很脆弱,而且它們的生活方式也使它們面臨額外的感染風險。“你有這些大規模、密集聚集的鳥類種群,以及一些極具魅力、高度瀕危的物種,它們都聚集在那裡,”例如企鵝,瓦爾澤說。“如果[病毒]真的襲擊,影響可能是毀滅性的。”
“整個種群可能會消失,”威利在談到南極洲可能爆發的疫情時說。“這將是一場災難。”
烏哈特說,這可能對直接受影響的物種以及甚至對那些以南極洲為家的物種以外的物種來說都是一場災難。例如,如果該大陸發生大規模死亡事件,而這些屍體被冰封而不是沉入海洋,那麼死亡事件可能會影響全球碳迴圈和營養流動。“我認為沒有人能夠想象,潛在的如此龐大的野生動物生物量的損失對海洋意味著什麼,”烏哈特說。“我認為我們不理解這意味著什麼。”
專家說,時機可能會影響南極洲禽流感爆發的嚴重程度。目前,該大陸正處於夏季高峰期,許多物種仍在忙於撫養幼崽——科學家說,幼崽的新鮮免疫系統可能更容易感染禽流感或更可能傳播禽流感。“現在是關鍵階段,”甘布林說。
“如果它現在真的到達,它可能會非常非常快地傳播,”她說。“如果我們設法讓病毒在幾周內沒有到達南極洲大陸,我們今年可能會是安全的。”大多數物種將在下一個繁殖季節之前分散出密集聚集的種群,使它們不太可能遇到其他動物——以及病毒。儘管如此,甘布林和其他人擔心這可能只是暫時的停留,因為病毒在全球範圍內的傳播具有侵略性。南極洲今年可能會躲過危機,但在下一個南半球的春季和夏季可能會遭受苦難。
科學家們說,與許多生態災難一樣,禽流感的故事突顯了人類破壞自然世界的後果。現代家禽養殖,鳥類比最擁擠的企鵝種群還要密集地聚集在一起,助長了疾病的傳播。儘管存在幾種禽流感疫苗,但世界各國通常選擇在暴露後殺死任何農場的所有禽類。自2022年以來,僅在美國就有數千萬只雞死亡或被撲殺。這一決定是出於擔心接種疫苗的雞會干擾國際貿易,因為檢測無法區分受感染的鳥類和接種疫苗的鳥類。不接種疫苗的國家不會進口禽流感檢測呈陽性的家禽。
現在,烏哈特說,海獅和象海豹、鸕鷀和鵜鶘,是的,甚至企鵝都在遭受這種惡性病毒的折磨。“這些可憐的動物死得無聲無息,”她說。“除非我們講述它們的故事,否則它們的故事很可能永遠不會被講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