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洲通常被描述為世界上最原始的地方之一,但它有一個骯髒的秘密。根據 8 月發表在PLOS One雜誌上的一項研究,澳大利亞凱西研究站附近的部分海底的汙染程度與巴西里約熱內盧港口相當。
該研究的合著者、霍巴特澳大利亞南極分部的海洋生態學家喬納森·斯塔克說,這種汙染可能在南極洲較老的科考站中普遍存在。“這些汙染物會長時間積累,而且不會輕易消失,”他說。
斯塔克和他的同事發現了高濃度的碳氫化合物(燃料中發現的化合物)和重金屬,如鉛、銅和鋅。許多樣本還含有多氯聯苯,這是一種高度致癌的化合物,在 2001 年國際停用之前很常見。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報道關於發現和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當研究人員將一些樣本與世界港口專案(一個跟蹤大型城市水道的國際合作專案)的資料進行比較時,他們發現,在過去二十年中,某些情況下鉛、銅和鋅的水平與悉尼港和里約熱內盧部分地區的情況相似。
普遍存在的汙染
紐西蘭南極局位於基督城的政策、環境和安全經理 Ceisha Poirot 表示,汙染問題並非凱西站獨有。“所有國家專案都在處理這個問題,”她說。在紐西蘭的斯科特基地(正在重建中),已經檢測到過去燃料洩漏和不良廢物管理造成的土壤和海洋沉積物汙染。Poirot 說,隨著氣候變暖,更多的歷史汙染將會顯現。“曾經凍結在土壤中的東西現在變得更具流動性,”她說。
德克薩斯 A&M 大學科珀斯克里斯蒂分校的海洋科學家特倫斯·帕爾默說,南極洲的大部分汙染是由於歷史上不良的廢物管理造成的。
研究站於 1991 年開始認真清理其行為。那一年,一項名為《南極條約環境保護議定書》或《馬德里議定書》的國際協議獲得透過。該議定書將南極洲指定為“致力於和平與科學的自然保護區”,並指示各國監測與其活動相關的環境影響。但大部分破壞已經造成——大約三分之二的南極研究站建於 1991 年之前。
儘管歷史汙染是一個問題,但隨著這個冰冷的大陸變得越來越擁擠,未來的汙染仍然令人擔憂。目前已經有 100 多個研究站或國家設施,而且大多數建築物都位於無冰區,它們與野生動物爭奪最適宜居住的土地。無冰區佔南極洲面積不到 1%,但它們支援著最高多樣性的動植物,包括企鵝和海豹棲息地。
2019 年的一項研究發現,海岸線上超過一半的無冰區地面擾動從太空可見。該研究的合著者、霍巴特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 (CSIRO) 的保護科學家 Shaun Brooks 說:“對於那裡的人數來說,這些站點的佔地面積相當大。”
Brooks 說,每個國家都負責其研究站周圍的環境監測,而且做法各不相同。他和他的同事在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Network 上個月釋出的 預印本 中提出了一個解決方案。他們概述了一個九步流程,以幫助站點管理人員設定目標,以減少其設施對附近生態系統的影響。
其他研究人員正在研究扭轉過去做法造成的損害的方法。布宜諾斯艾利斯阿根廷南極研究所專門從事生物修復的盧卡斯·馬丁內斯·阿爾瓦雷斯和他的同事正在使用細菌去除阿根廷在喬治王島的卡利尼基地周圍土壤中的碳氫化合物。2020 年,馬丁內斯·阿爾瓦雷斯和他的團隊報告說,他們能夠從燃料汙染的土壤中去除 75% 以上的碳氫化合物。馬丁內斯·阿爾瓦雷斯說,這種方法可以減少將數噸受汙染土壤運出南極洲的需求。
斯塔克說,澳大利亞南極分部已經開始升級其凱西站和戴維斯站的廢水處理設施。斯塔克和他的同事的下一步是評估歷史汙染是否繼續影響今天的南極生態系統。斯塔克早期的研究表明,南極洲受汙染地區的生物多樣性低於對照地點,一些適應力強的物種變得更具優勢。“看看這些影響是否持續存在——或者變得更糟——或者群落是否在某種程度上適應了,這將很有趣,”斯塔克說。
本文經許可轉載,並於 2023 年 9 月 1 日首次發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