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鵝激發了人們特殊的迷戀,即使是對那些通常不關心鳥類的人也是如此。也許是它們蹣跚的步態,它們鮮明對比的顏色,或者它們在寒冷的南極風中表現出的堅忍、英勇的擁擠。儘管它們很迷人,但非營利保護組織“海洋之星”的創始人羅恩·納文說,“如果你惹惱它們,它們會用喙刺你的臉。”該組織週二釋出的一份新報告稱,儘管南極洲有大量的這些魅力十足的鳥類,但過去幾十年中,一些企鵝種群遭受了巨大損失。
該報告稱,目前南極洲約有 600 萬對企鵝繁殖。隨著該組織完成正在進行的調查,這個數字預計會發生變化。但納文表示,一個趨勢是明確的:隨著南極洲部分地區變暖,一些企鵝物種的種群數量發生了巨大變化。該報告整合了所有關於在南極洲繁殖的五種企鵝的資料,包括衛星影像、地面計數和其他估計,首次全面概述了南極企鵝的狀況,這是二十多年來的首次。
“海洋之星”的報告揭示了幾個重要的、大規模的種群趨勢,納文說,他在過去三十年中幾乎每年都前往南極洲研究企鵝。調查結果顯示,兩種企鵝——阿德利企鵝(南極洲最常見的企鵝,眼睛周圍有一圈白環,喙短)和帽帶企鵝(因臉部下方有一條獨特的黑色羽毛線而得名)——在南極半島(從南極洲向北突出約 800 英里至南美洲)的數量正在下降。自 20 世紀 80 年代以來,這兩個物種在該地區的數量減少了多達 50%。與此同時,該地區生活著巴布亞企鵝(喙呈橙色,眼睛上方有白色短線),它們的種群數量在此期間增長了約 40%。納文說:“這讓我們開始思考氣候變化,以及為什麼一種物種比另一種物種更能適應。”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納文認為,20 世紀下半葉半島的快速變暖可能是導致這些變化的原因(儘管該地區自 20 世紀 90 年代以來略有降溫)。沒有人證明為什麼這些企鵝種群正在減少,但納文推測,半島周圍冰川和冰蓋的融化可能會改變企鵝食用的磷蝦和魚類的平衡。如果巴布亞企鵝比阿德利企鵝更容易適應它們的飲食,那麼這可能就是它們在該地區繁榮的原因。明尼蘇達大學的研究生態學家米歇爾·拉魯證實了海冰對於磷蝦等生物的重要性。“磷蝦需要海冰才能生存,”她解釋說。拉魯表示,海冰減少與磷蝦數量減少之間存在很強的相關性。
納文指出,在南極洲東部,即半島的另一側,阿德利企鵝的數量實際上有所增加。納文說,在東部,“那裡更冷——沒有類似的變暖趨勢。”帝企鵝和通心粉企鵝是南極洲的其他物種,但還沒有足夠的長期資料來確定它們在整個大陸的種群數量是如何變化的。
拉魯說,所有物種都在南極洲生態系統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她使用衛星影像研究南極洲的企鵝種群。它們不僅吃磷蝦和許多種類的魚,而且還是豹海豹的重要獵物。納文希望這份報告能被參與南極管理和保護的組織所使用。南極海洋生物資源保護委員會是一個由 24 個國家和歐盟組成的國際組織,負責監管南極水域的磷蝦和犬牙魚(也以智利海鱸魚的名義銷售)捕撈。納文說,委員會可以利用這份報告來制定關於監管捕撈的決策,並幫助證明其規則的合理性。
該報告在很大程度上借鑑了“海洋之星”去年幫助啟動的一個新資料庫,名為“企鵝種群和預計動態製圖應用程式”或 MAPPPD。這個開放獲取專案讓科學家——以及任何對企鵝感興趣的人——可以視覺化和處理南極洲企鵝棲息地位置和數量的資料。拉魯沒有參與這份新報告,她說,過去,關於不同物種或不同地區企鵝的資訊只能單獨獲得。但她說:“南大洋和南極洲不是零碎的,它們是連通的。”“這把所有東西都放在一個地方。”幫助執行 MAPPPD 且目前正在進行帽帶企鵝種群更新調查的石溪大學研究員希瑟·林奇對此表示贊同。“擁有一個社群中的每個人都可以使用的單一開放獲取資料集在科學上意義重大,”她解釋說。“這一次,我們可以開始使用一個商定的資料集進行模型和分析,而不是每個人都使用自己的資料集。”
澳大利亞環境與能源部南極司的研究科學家路易絲·埃默森提出了該資料庫的一些問題,包括站點上的資料錯誤——無論是使用的實際數字方面還是因為衛星影像有時會產生假陽性,錯誤地將諸如沉積物徑流之類的標記識別為企鵝棲息地的鳥糞汙漬。“這令人擔憂,並有可能損害保護工作,”她說。埃默森希望該資料庫在不久的將來能夠透過同行評審;納文表示,該過程正在進行中。
最終,“海洋之星”計劃每年製作這樣的報告。隨著更多資料進入 MAPPPD 資料庫,估計將得到改進,長期趨勢將變得更加清晰。納文推測,氣候變化很可能會繼續影響人口趨勢。但埃默森也指出,企鵝種群的變化不能僅僅歸因於氣候變化——食物網、漁業和旅遊業的干擾也會影響企鵝種群。“作為科學家,我們面臨的困難之一是試圖瞭解是什麼導致了這些(人口)差異,”她說。“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事情,需要去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