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冰層下發現古老河流系統

科學家在南極冰層下發現了綿延數千英里的巨型河流系統的遺蹟

A section of the West Antarctic Ice Sheet with mountains is viewed from a window of a NASA Operation IceBridge airplane on October 28, 2016.

在西南極冰蓋下發現了巨型河流系統的遺蹟(此處所示)。

Mario Tama/Getty Images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地質學家深入研究西南極洲巨大的冰蓋,發現了古老河流系統的遺蹟,該河流系統曾經流淌了近一千英里。

根據他們的研究結果,這項發現為了解地球歷史提供了一瞥,並暗示了極端的氣候變化可能如何改變地球。這些發現於6月5日發表在《科學進展》雜誌上。

“如果我們考慮未來可能發生的嚴重氣候變化,我們需要從地球歷史上已經發生過的時期中學習,”研究合著者、德國阿爾弗雷德·韋格納研究所極地和海洋研究中心沉積學家約翰·克拉格斯告訴Live Science。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


在3400萬至4400萬年前,一個被稱為中晚始新世的時期,地球大氣發生了劇烈變化。隨著二氧化碳水平驟降,全球降溫引發了無冰地球上冰川的形成。

科學家們有興趣調查這一重大氣候事件如何在南極洲展開,尤其是在地球上的二氧化碳水平因人為造成的氣候變化而持續上升的情況下。晚始新世時期的二氧化碳含量幾乎是我們今天的兩倍。然而,克拉格斯說,如果溫室氣體水平繼續上升,它可能與大約150到200年後預測的水平相似。

但是,揭示過去已被證明具有挑戰性。今天西南極洲的大部分地區都被冰雪覆蓋,使得獲取沉積岩變得困難,而沉積岩對於研究早期環境至關重要。地質學家通常依賴於這些沉積物中捕獲的顆粒、礦物質和化石的型別,來推斷出某個區域的特徵條件。

2017年,克拉格斯和其他科學家乘坐“極星號”研究船,從智利最南端出發,穿越波濤洶湧的德雷克海峽,進入冰冷大陸的西部地區。克拉格斯和他的團隊配備了先進的海底鑽探裝置,著手從冰凍海底的軟沉積物和硬岩石中採集巖芯。

在海底向下鑽探近100英尺(30米)後,研究人員取回了來自兩個不同時期的地層沉積物。

透過計算沉積物中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例如鈾和鉛的比率,他們發現沉積物的下部形成於大約8500萬年前的白堊紀中期。這種沉積物中含有化石、孢子和花粉,這些都是當時存在的溫帶雨林的特徵。沉積物的上部主要包含來自大約3000萬至4000萬年前的中晚始新世時期的沙子。

克拉格斯說,經過仔細檢查,他們發現始新世沙層中存在明顯的層狀模式,類似於來自河流三角洲的模式,與人們在密西西比河或格蘭德河中遇到的情況非常相似。

科學家們進行了脂質生物標誌物分析,量化了沉積物中脂質和糖的含量,並發現了一種獨特的分子,這種分子常見於生活在淡水中的藍藻。這一發現證實了他們之前的懷疑,即古代河流曾經蜿蜒流經這片大陸。

研究人員追蹤到始新世顆粒物,發現它們來自橫貫南極山脈的一個獨特的鹽區,橫跨約930英里(1500公里)的區域,然後匯入阿蒙森海。

克拉格斯說:“這令人興奮——僅僅是在你的大腦中浮現出這樣一幅激動人心的畫面:曾經有一個巨大的河流系統流經南極洲,現在卻被數公里厚的冰層覆蓋。”

克拉格斯和他的團隊目前正在分析屬於更近期的漸新世-中新世時期(大約2300萬年前)的巖芯沉積物部分。這將有助於改進模型,以便更好地預測未來氣候。

版權所有 2024 Live Science,Future 公司旗下。保留所有權利。未經許可,不得釋出、廣播、改寫或再分發本文材料

關於 Kristel Tjandra

Kristel 是 Live Science 的一名特約撰稿人。她擁有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的化學博士學位和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的科學傳播碩士學位。她的作品曾發表在 Drug Discovery News、Science、Eos 和 Mongabay 等媒體上。她獲得了 2022 年埃裡克和溫迪·施密特科學傳播卓越獎。

更多作者 Kristel Tjandra 的文章

LiveScience 是當今運營的最大、最值得信賴的科普網站之一,報道影響您和更廣闊世界的最新發現、突破性研究和引人入勝的突破。

更多作者 LiveScience 的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