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場悲劇性的流行病:自殺

美國的自殺率已經上升了二十年。疫情會使情況更糟嗎?

法蒂瑪·拉莫斯

除了新冠肺炎,另一場流行病也在這片土地上蔓延。這場流行病對年輕人造成了沉重打擊。在過去的20年裡,它正變得越來越致命,曲線絲毫沒有趨於平緩的跡象:一場美國的自殺流行病。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資料,1999年至2017年間,美國年齡調整後的自殺率攀升了33%,從每10萬人中10.5人死亡增加到14人死亡。而且上升速度還在加快。自殺率——美國10至34歲人群的第二大死因,總體而言的第十大死因——在1999年至2006年間平均每年上升1%,之後上升速度翻了一番。雖然每個年齡段的男性自殺的可能性都遠遠高於女性,但女性正在緩慢縮小差距。

似乎每一年都會帶來一批新的黑暗統計資料。一項新的CDC分析調查了自殺未遂和死亡率。報告稱,未遂事件的急劇上升——在2006年至2015年間每年驚人地增長8%——發生在10至19歲的年輕人中。(該研究僅捕捉到導致住院就診的未遂事件。)近80%的未遂事件發生在45歲以下的人群中,儘管65至74歲年齡組的未遂事件也有所上升。正如其他人所發現的那樣,未遂事件以及死亡事件的發生率在女性和女孩中比在男性和男孩中上升得更快。該研究的主要作者,CDC國家傷害預防和控制中心的流行病學家王靜說,可悲的是,這“對我們來說並不意外”。該研究還記錄了致死率的上升——即導致死亡的未遂事件的比例更高。

衡量趨勢比解釋趨勢容易得多。例如,青少年和年輕人中的自殺流行病“與年輕人抑鬱症和情緒低落的發生率上升的更廣泛發現相符”,哥倫比亞大學精神病學家和流行病學家馬克·奧爾夫森說。另一方面,他指出,“自殺率在物質濫用在這個年齡組下降的時候上升,這真是一個謎。”兩者通常是並駕齊驅的。

一個可能的因素是年輕人花在數字裝置上的時間。心理學家簡·特溫格(Jean Twenge)領導的聖地亞哥州立大學2018年的一項研究,該研究使用了超過50萬青少年的資料,發現螢幕時間與抑鬱症狀和自殺相關行為(考慮、制定計劃、嘗試)相關,尤其是對女孩而言。“社交媒體的興起,網路欺凌的威脅,被排斥,都可能成為觸發事件,”奧爾夫森說,但就因果關係而言,他指出,“這是一個難以評估的假設。”王靜提到了其他有間接證據的因素,例如父母使用阿片類藥物以及接觸到親人的自殺行為。

奧爾夫森及其同事的一項大型研究發現,成年人的自殺未遂與未獲得大學學位、年齡在21至34歲之間、收入極低、精神疾病以及暴力史或過去的自殺未遂有關。成年人比青少年更有可能自殺身亡,部分原因是他們更容易獲得槍支等更致命的手段,而且他們更有計劃性,更少衝動。自殺身亡的成年人主要是男性和白人或美洲原住民,通常有物質濫用史、精神障礙、過去的未遂行為、孤獨和個人損失。

精神衛生專業人員擔心,與冠狀病毒大流行相關的社會隔離、經濟困難和焦慮可能會加劇自殺趨勢。過去在歐洲和美國的研究表明,失業率每上升1%,自殺人數就會上升0.8%至1%。如果人們迅速重返工作崗位,或者如果應對措施更類似於戰爭時期,那麼2020年的模式可能會有所不同。“戰爭時期的自殺率會下降,可能是因為人們感到更加融入一個更大的事業,”曾在紐約、康涅狄格州和俄亥俄州擔任精神衛生專員的邁克爾·霍根說。儘管如此,他仍然感到擔憂。

霍根也是零自殺運動的創始人之一,他認為,與其等待解決精神疾病、失業和孤獨等重大問題,不如專注於從自殺念頭產生的關鍵時期開始的低成本干預措施。一個關鍵的想法是確保醫務人員像檢查血壓一樣常規地篩查此類想法,並對他們進行針對弱勢群體的後續步驟培訓。包括危機熱線支援在內的許多幹預措施可以在及時提供的情況下挽救生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