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場誤入歧途的“肥胖戰爭”

鮑里斯·約翰遜的新運動側重於個人責任,而不是解決貧困和不平等這些肥胖的根源

英國首相鮑里斯·約翰遜最近公佈了一項旨在對抗肥胖的 “改善健康”運動。此前,約翰遜感染了新冠肺炎,並在四月份住進了重症監護室。約翰遜確信,據報道,他 36 的身體質量指數(30 被認為是肥胖)是導致他病情嚴重的原因,現在他正致力於讓英國人減肥。

約翰遜提出的干預措施包括禁止在晚上 9 點之前播放垃圾食品廣告,以減少兒童接觸此類廣告的可能性;阻止商店在入口和收銀臺銷售不健康零食;禁止對不健康食品進行“買一送一”促銷;以及要求擁有超過 250 名員工的餐廳釋出卡路里計數。其他措施包括鼓勵醫生開具腳踏車處方(約翰遜偏愛的交通方式)併為人們提供參加減肥計劃的機會。

評論家正確地指責約翰遜的反肥胖措施是不完善的,因為它們側重於個人責任,而不是解決肥胖的根源——貧困和不平等。過去也有人指出,餐廳的卡路里計數對消費者行為的影響微乎其微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作為一名研究肥胖歷史和政治的學者和教育工作者,我也要告誡約翰遜和可能效仿他的其他國家的立法者,他們應該謹慎行事。體重是一個敏感的問題,對肥胖或肥胖症的“戰爭”處理不當可能會損害而不是改善肥胖症患者的身心健康。

這並不是說我們應該忽視肥胖與新冠肺炎之間的聯絡。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肥胖是新冠肺炎重症病例的最重要風險因素,可能僅次於年齡。對中國、義大利、美國、法國和英國人口的研究表明,肥胖症患者住院或死於新冠肺炎的風險可能會增加一倍,而且體重與新冠肺炎之間的關係在年輕人和男性中尤為明顯

百分之四十二的美國成年人被歸類為肥胖。

關於肥胖會加重新冠肺炎感染的原因有很多解釋。科學家發現,新冠病毒通常透過一種名為 ACE2 的酶進入人體,而脂肪組織較多的人擁有更多的 ACE2 受體,因此更容易受到感染和更高的病毒載量。

一些醫生提出,一旦感染新冠肺炎,由於脂肪組織會壓迫膈膜和肺部,肥胖症患者會感到呼吸更加困難。另一種流行的理論是,肥胖可能會干擾免疫細胞的正常功能,並引發稱為“細胞因子風暴”的過度免疫反應,從而導致可能危及生命的炎症和器官衰竭。一些研究人員還提出,與肥胖相關的激素水平不規律,如葡萄糖調節素脂聯素和體重調節素瘦素,會損害對病毒的免疫反應。

隨著研究人員繼續調查肥胖與新冠肺炎之間的聯絡,各國和公共衛生組織應充分吸取以往運動的教訓,這些運動汙名化肥胖症患者,認為他們懶惰、意志薄弱、貪吃垃圾食品,從而重新關注肥胖問題。

2012 年,亞特蘭大兒童醫療保健中心(佐治亞州最大的兒科醫療保健系統)和明尼蘇達州藍十字藍盾公司都發起了備受爭議的廣告活動,評論家公正地將其描述為身材羞辱。一張佐治亞州海報以四名超重兒童為特色,配有諸如“大骨頭並沒有讓我變成這樣。大餐讓我變成這樣。”等文字。與此同時,明尼蘇達州的廣告則針對父母。其中一個商業廣告的主角是一個身材肥胖的男人,他在一家快餐店拿著一盤漢堡、熱狗、薯條、洋蔥圈和含糖飲料。當這位男人興高采烈地走向自己的座位時,他聽到他超重的兒子正在與另一個男孩比賽,看誰的父親吃得最多。他突然感到羞愧。

我擔心這些誤入歧途的廣告和反肥胖運動可能會在新冠肺炎時代再次出現,並且這場疫情將為“肥胖症患者是社會和醫學禍害”的觀點提供更多彈藥。如果網際網路廣告、商業廣告、海報和廣告牌汙名化肥胖症患者及其所謂的飲食和鍛鍊習慣,超重兒童可能會受到同齡人更多的欺凌。

在成年人中,關於新冠肺炎新聞報道的匿名評論者已經在釋出評論說,人們的命運是“不良生活習慣”造成的,這種說法讓人想起 20 世紀 80 年代和 90 年代初期,當時反同性戀聲音堅持認為人們死於艾滋病是因為“同性戀生活方式”。此外,因體重而汙名化他人將與當前對種族不公正的反思背道而馳,因為非裔美國婦女和拉丁裔兒童是美國受肥胖症影響最嚴重的群體。

對於那些堅持認為需要直言不諱的資訊來強調肥胖症的嚴重性,就像需要聳人聽聞的反煙草廣告來強調吸菸的危害一樣的人,公共衛生研究表明,汙名化不僅無效,還會導致肥胖症患者體重增加而不是減輕。

研究發現,遭受體重歧視或欺凌的兒童和成人都更有可能在暴飲暴食中尋求安慰,患上飲食失調症,並因擔心自己的身體被展示出來而對鍛鍊感到沮喪。因體重而汙名化他人也可能損害心理健康並造成額外壓力,這可能導致應激激素皮質醇水平升高,以及心率、血壓和體重增加。

為了避免這些後果,減少肥胖症的運動應側重於保持健康飲食和鍛鍊習慣的積極方面。並且由於低收入美國人和少數族裔更有可能居住在超市綠地相對較少的社群,公共政策干預措施還應確保人們能夠獲得負擔得起的健康食品和便利鍛鍊和娛樂的空間。這些干預措施符合肥胖症專家的共識,即體重是基因和環境相互作用的函式。

最後,至關重要的是,反肥胖倡議還應包括教育組成部分,讓公眾甚至醫療保健提供者瞭解體重偏見的影響。麗貝卡·M·普爾和切爾西·A·休爾是該研究領域的領導者,他們指出研究表明,醫療專業人員有時會將肥胖症患者視為“懶惰、缺乏自律、不誠實、不聰明、煩人和不遵守治療”,並且與體重較輕的患者相比,體重較重的患者的就診時間更短。

肥胖症患者感受到了這些輕視,他們報告說,醫療保健提供者不認真對待他們,錯誤地認為他們的體重是造成他們所有疾病的原因,並且對他們減肥表示屈尊。醫院病號服、檢查臺和醫療裝置並非為體型較大的人設計,這加劇了他們所經歷的尷尬和屈辱。因此,肥胖症患者可能會放棄後續醫療護理,包括救生癌症篩查。

至少從表面上看,鮑里斯·約翰遜似乎已經開始認識到以更富同情心的方式對待肥胖症的重要性。2004 年,他撰寫了一篇報紙專欄,標題為“面對現實:這完全是你自己的肥胖錯”。現在,他向英國公眾保證,他的反肥胖計劃並非旨在“過分專橫或管頭管腳”;並補充說:“我們希望這次的計劃真正能夠體諒人民,理解人們在體重方面面臨的困難,並且只是提供幫助。”

周秦博士是美國曆史高階講師,也是悉尼大學查爾斯·珀金斯中心(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肥胖症研究中心)的健康人文學科研究員。

更多作者:周秦
SA 健康與醫學 第 2 卷 第 6 期本文最初以“又一場對肥胖症的“戰爭”,實屬誤導”為標題發表在SA 健康與醫學 第 2 卷 第 6 期 ()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122020-4q0we9dyLlohFY0KILElZj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