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人類密集使用的景觀中的動物,平均旅行距離僅為偏遠地區動物的一半到三分之一,這一模式在全球數十個物種中是一致的。這一發現發表在今天的《科學》雜誌上1,,對與動物遷徙相關的重要生態過程(如種子運輸和營養迴圈)具有影響。而且,隨著氣候變化,這可能給動物本身帶來麻煩。
全球100多位科學家分享了來自57個物種的803只哺乳動物的衛星跟蹤資料,這些物種從黑斑羚(Aepyceros melampus)到橄欖狒狒(Papio anubis)和灰熊(Ursus arctos)不等。資料顯示了這些動物長達十天的活動軌跡,並與人類足跡指數相關聯。該指數使用人口密度、道路和夜間燈光等指標來衡量人類對一個地方的影響程度。
該研究的負責人,德國法蘭克福歌德大學的宏觀生態學家馬莉·塔克說,動物活動能力下降可能有不止一種解釋。“一些動物可能被困住了,被困在適合它們生存的碎片區域中,周圍是不適合它們生存的景觀——道路、圍欄或很多人。”但其他動物可能會把自己束縛在有吸引力的資源上,例如可食用的作物或為牲畜準備的水源。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緊挨著卡路里
這有助於解釋加拿大班夫國家公園附近由蒙大拿大學米蘇拉分校的生態學家馬克·赫布林懷特追蹤的一群麋鹿(Cervus elaphus)的行為。許多麋鹿已經停止在夏季和冬季棲息地之間遷徙。“它們已經放棄了舊的野外生存方式,”赫布林懷特說。同樣的動態也發生在美國西部和加拿大遷徙的有蹄類動物身上,赫布林懷特說。現在,許多動物在夏季都會在曾經在溫暖月份放棄的地區以灌溉的苜蓿作物為食。“遷徙的目的是為了獲得八月份[噴灌]下的東西”——卡路里。
活動範圍的減少會影響生態系統,因為它意味著種子和糞便中的養分可能不會傳播得那麼廣泛,或者像麋鹿這樣的食草動物會更密集地啃食較小的區域。它也會影響動物:在一個小區域內擁擠在一起可能會增加患病風險。“這絕對令人擔憂,”塔克說。
佛羅里達州楚魯塔的佛羅里達保護科學研究所所長,保護生物學家裡德·諾斯說,這些發現強調了陸地走廊的重要性,這些走廊允許野生動物在核心棲息地之間移動。隨著氣候變化和海平面上升,這些特徵使動物能夠廣泛地尋找食物和配偶,並最終尋找更適宜的氣候。
伸出援手
諾斯說,在無法用野生動物走廊穿透道路和城市等人類障礙,或者動物無法快速移動以適應環境變化的情況下,一些物種可能需要幫助進行遷徙。“如果我們不想失去物種,似乎我們別無選擇,只能進行干預。”
赫布林懷特說,知道人類活動正在減少物種的遷徙,“激勵”他為更多有利於野生動物的開放空間而戰——即使是極細的走廊——以幫助動物漫遊。“在21世紀建立新的大型保護區將是困難的,”他說。但是,有可能建立新的連線,例如跨高速公路的野生動物高架橋,並保護城市和農場中現有的可以作為走廊的棲息地碎片。赫布林懷特說,即使說服牧場主在冬季沒有牛的時候開啟他們的柵欄也可以提供幫助,從而允許叉角羚隨季節遷徙。
塔克補充說,遷徙是世界上的偉大自然奇觀之一,應該為了其自身的利益而受到保護。“如果我們過多地改造景觀,以至於你無法享受到知道動物遷徙如此之遠的樂趣,那將是一件非常遺憾的事情,”她說。“而且自然紀錄片也不會再有那麼精彩的鏡頭了。”
本文經許可轉載,並於2018年1月25日首次發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