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大約在六百萬年前漫步於今中國境內的熊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古老的以竹子為食的熊貓祖先——它擁有與今天熊貓手腕上伸出的粗短假拇指相同的構造,與它們的五個手指並列。這種新物種的化石表明,這種“拇指”幫助動物抓握和剝食竹子,保持了其獨特的形狀,以方便這種野獸的四足運動。
這些化石在雲南省被發現,並在《科學報告》中進行了描述,它們還將熊貓祖先可能從食肉轉變為啃食竹子的日期提前了——從兩百萬年前提前到六百萬年前。“放棄肉食性飲食意味著用安靜地消耗大量竹子來換取肉食動物動盪的生活,”古生物學家和研究主要作者、洛杉磯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王曉鳴說,並補充說這“不是一筆糟糕的交易。”
雖然從雲南省昭通盆地挖掘出的化石僅包括熊的牙齒和一些肢骨,但這些特徵足以讓王曉鳴和他的同事們將這些化石鑑定為屬於熊貓譜系的早期成員,稱為始熊貓屬。收藏品中的一塊腕骨,帶有其原始拇指,在這些遺骸中脫穎而出。“它的形態真的非常接近現存熊貓的形態,”巴塞羅那米格爾·克魯薩豐特加泰羅尼亞古生物研究所的胡安·阿貝拉·佩雷斯說,他沒有參與這項新研究。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報道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為什麼這個粗短的突出物最終沒有進化成更長、更大的假拇指,以便更好地抓住食物呢?研究人員提出,四足行走是關鍵的制約因素:王曉鳴和他的同事們認為,如果熊貓的拇指更大,這個附肢可能會干擾行走或面臨很高的折斷風險。在熊變成兩足動物或以其他方式避開這個附肢的情況下,熊貓的假拇指不可能進化得更大或更復雜。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使得熊貓拇指的進化更加令人印象深刻。這種獨特的結構受到移動和進食需求的制約,這是一種進化上的妥協,而不是抓住長竹竿的理想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