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亮飾品並非現代發明;人類佩戴人類學家所謂的個人裝飾品已有數萬年曆史。史前人類裝飾自己的獨特方式可以揭示早已消失的文化。一項新的研究利用 100 多種由貝殼、象牙和其他材料製成的珠子,來確定在 34,000 年到 24,000 年前的冰凍歐洲景觀中,至少存在九個不同的文化群體。
這些文化非常獨特,即使這些人擁有相似的基因,你也能僅透過他們成員身上的裝飾來區分他們。事實上,在某些情況下,這項新研究表明文化是更強大的因素。“我們已經表明,你可以擁有兩個[不同的]基因人群,他們實際上共享一種文化,”該研究的主要作者,法國波爾多大學史前史博士候選人傑克·貝克說。
這項於週一發表在《自然人類行為》雜誌上的研究分析了來自歐洲 112 個地點(從威爾士的帕維蘭到俄羅斯的科斯堅基)的 134 種珠子,這些珠子可以追溯到 34,000 年到 24,000 年前的史前冰河時代。一些小飾品是在墓葬中發現的,但大多數來自古代居住地。這些個人裝飾品種類繁多,令人驚訝:用象牙製成的貓頭鷹形狀,雕刻成類似人類乳房的珠子,琥珀吊墜,帶孔的貝殼和各種動物牙齒。研究人員利用這些和其他型別的裝飾品,確定了在這一時期存在的九個不同的狩獵採集文化群體。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貝克說:“例如,在東方,他們非常非常關注象牙、牙齒和石頭。” 但是在阿爾卑斯山的另一邊,人們會用“真正相對華麗的顏色:紅色、粉紅色、藍色,真正鮮豔的顏色”來裝飾自己。他補充說,如果你看到來自每個群體的一個人,“你一眼就能說,‘他來自東方,他來自西方’。”
但該研究的主要發現之一是,距離和隔離僅在各個群體佩戴在項鍊、手鐲和其他小飾品中的裝飾品之間造成了令人驚訝的小差異,貝克說。
這表明還有其他因素在起作用,可能包括材料的可用性、群體之間的文化共享以及個人的社會地位。研究發現,與人們居住的地方相比,墓葬遺址的差異更為明顯。“文化差異在葬禮儀式等事物周圍更好地結晶,”貝克說,並補充說,這突出了在調查古代人類行為時將遺址使用情況納入背景的重要性。
奧地利考古研究所的舊石器時代動物考古學家馬約萊因·博世沒有參與這項新研究,她說這項研究“清楚地突出了這兩種考古背景之間裝飾多樣性範圍的差異,並指出了生死領域中文化表達的不同敘事”。
九種不同文化的發現與古基因組資料大致吻合,後者確定了當時存在於歐洲的各個群體——但也存在例外。根據這些文物,研究人員還發現了一種顯然獨特的文化,目前尚無相關的遺傳資料。“這項研究非常出色地表明,基因並不等同於文化,”貝克說。
這項新研究“告訴我們,研究和報告過去身份存在正確和錯誤的方式......古代基因組學的一個危險問題是,基因不是群體或個人身份的代表;我們的身份是由我們的文化環境塑造的,”德克薩斯 A&M 大學人類學系教授希拉·阿特雷亞說,她也沒有參與這項新研究。建立個人和群體身份是一個“極其複雜的人類過程”。
對於貝克來說,這項研究還強調,即使在冰河時代,當環境條件“極其惡劣”時,“我們仍然蓬勃發展,我們仍然創造出美麗的飾品來裝飾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