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當古生物學家孟津在中國北方準噶爾盆地廣闊乾燥的荒野中發現一塊奇怪的頭骨時,他立即對這隻古代動物最喜歡的活動產生了預感。這塊頭骨堅固而厚重,在前額區域周圍有一塊近一英寸厚的骨板。孟津在附近發現的一些頸椎骨也明顯增厚,這意味著它們是為了承受巨大的力量而生的。他意識到,這個新物種可能在頭槌這項暴力運動中甚至勝過了恐龍。
多年來,孟津(他現在是紐約市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化石哺乳動物館館長)和他在中國科學院的同事們只是將他們的發現稱為“guài shòu”,即“怪獸”。現在,這隻怪獸有了一個正式的名字:Discokeryx xiezhi。正如孟津和他的同事們今天在《科學》雜誌上描述的那樣,D. xiezhi生活在大約1690萬年前,是現代長頸鹿的早期親戚。與現代長頸鹿不同,大多數研究人員傳統上認為現代長頸鹿的脖子主要是為了在高高的樹頂覓食而進化出來的,D. xiezhi 厚實的頭骨和椎骨幾乎可以肯定是性競爭的結果。正如研究人員推測的那樣,D. xiezhi 雄性為了爭奪配偶而互相撞擊頭部,其力量可能是動物王國前所未見,此後也未曾見過的。
孟津說:“當我們談論長頸鹿時,人們立刻想到的是脖子的伸長。但這個物種提供了另一個極端適應的例子,表明動物——即使是系統發育相關的動物——也可以朝著完全不同的方向進化。”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在中中新世,中國北方的現代沙漠棲息地溫暖潮溼,適合各種各樣的物種生存。孟津和他的同事們利用各種線索拼湊出了當時 D. xiezhi 的故事。他們分析了從一顆牙齒上提取的牙釉質,並對他們發現的兩塊頭骨進行了 CT 掃描,以揭示其內部結構。研究人員還將這種動物的遺骸與他們在同一地區發現的 50 多種其他物種的化石進行了比較,其中大多數是像 D. xiezhi 這樣的有蹄類動物。綜合來看,證據表明 D. xiezhi 與現代長頸鹿有一些形態特徵相似,並且可能是一種食草動物,可能以樹葉植物和草的混合物為食。
D. xiezhi 的體型並不大,可能只有一隻大綿羊那麼大,但孟津和他的同事們發現,這個物種的頭部和頸部可能是哺乳動物,甚至可能是任何早期生物所擁有的最強壯的頭部和頸部之一。研究人員將 D. xiezhi 描述為擁有“迄今為止哺乳動物中已知最複雜的頭頸關節”。
為了衡量 D. xiezhi 頭槌形態的極端程度,請考慮以下比較:腫頭龍是一種以頭槌而聞名的恐龍——它的名字意思是“厚頭蜥蜴”——但孟津和他的同事諮詢的恐龍專家證實,D. xiezhi 獨特的頭部和頸部結構可能使其能夠承受更大的力量。
現代雄性長頸鹿 (Giraffa) 之間也為爭奪雌性而發生激烈的戰鬥。但是,雖然 D. xiezhi 與 Giraffa 共享一個家族樹,但現代長頸鹿並不是古代物種的直系後裔。雄性長頸鹿在戰鬥中使用它們的脖子,而不是頭部。作者在論文中指出,這些細長的脖子的進化可能是為了戰鬥,而不僅僅是為了夠到樹葉。“在這裡,正如經典的案例研究一樣,行為可能強烈影響了形態進化……,極端行為導致了長頸鹿科動物的極端形態進化,”他們指出。
孟津說:“底線是,正如新的化石所揭示的那樣,長頸鹿科動物的頭頸結構具有高度多樣性。這些特殊的形態反映了這些動物多樣化的生活方式。”
耶魯大學的古生物學家 Advait Jukar 沒有參與這項研究,他觀察到,現代長頸鹿長脖子的進化驅動因素遠未確定,因為雌性長頸鹿也有長脖子,而且雄性和雌性都有非常長的四肢。他說:“實際上,很可能是自然選擇……為了特定的飲食偏好和該譜系中的性選擇共同驅動了現代長頸鹿頸部和四肢的進化。”
至於 D. xiezhi,Jukar 說,它的“頭飾幾乎可以肯定是性選擇和雄性之間的戰鬥的結果”。 “如果你覺得現代長頸鹿看起來很奇怪,那麼它們更久遠的親戚就更奇怪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