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伽利略於17世紀初開啟現代天文學之前,關於太陽活動的記錄基本上是一片空白——科學家們曾這樣認為。為了揭示我們恆星的歷史,日本京都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開始梳理古代文獻。到目前為止,他們已經發現了數十處關於太陽黑子、極光和其他太陽事件的明顯記錄,這些記錄可以追溯到七世紀——儘管這些記錄所用的術語比伽利略的圖紙更需要解讀。
“儘管[科學家]可以使用冰芯、樹木年輪和沉積物來尋找過去天氣和氣候變化的線索,但像空間天氣和極光這樣的現象幾乎不留下任何痕跡,”美國宇航局(NASA)的空間等離子體物理學家布魯斯·蘇魯塔尼(Bruce Tsurutani)說,他沒有參與京都的研究。“因此,我們需要人類自己記錄的資訊。”
為此,京都的一個歷史學家和天文學家團隊分析了數百份來自中國的唐朝手寫文獻,以及來自同一時期(七世紀至十世紀)的日本和歐洲手稿。正如四月份在《日本天文學會出版物》(Publications of the Astronomical Society of Japan)線上報道的那樣,研究人員反覆遇到了“白虹”和“異虹”這兩個詞。事實上,在來自所有三個地區的文獻中,都有關於這種奇觀在同一日期的記載。主要作者早川尚志(Hisashi Hayakawa)是京都大學文學院的研究生,他說,由於地理位置如此遙遠的人們同時報告了這種現象,因此這些描述只能解釋為極光。極光是由來自太陽的帶電粒子與地球大氣層中的粒子碰撞引起的。它們通常以環狀形式出現在我們星球的磁極周圍。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產出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報道。
去年,該小組還發布了一份全面的列表,列出了中國宋朝(10世紀至13世紀)官方歷史中提到的大部分可能是太陽黑子的記錄,其中太陽黑子被描述為太陽中的李子、桃子或雞蛋。總的來說,他們已經記錄了38個太陽黑子、13個異常或白虹以及193個其他類似極光的事件,這些事件都被彙編成一個可搜尋的線上開放資料庫。
論文作者之一、天文學家磯部洋昭(Hiroaki Isobe)說,無法確定這些文字是否指的是我們太陽系的恆星的活動。對古代語言用法的解讀是這項工作中一項獨特的挑戰,就像推斷古代作者經常解釋為預兆的事件的真實性質一樣。“[對]海嘯和地震的描述是清晰的,但對於歷史學家來說,很難知道像‘天空是紅色的’這樣的描述意味著什麼,”早川說。京都小組希望透過與歐洲、沙烏地阿拉伯和韓國的研究人員合作,收集更多證據來證明他們的結論是正確的,這些研究人員也在進行太陽事件的歷史研究。
對太陽活動的長期記錄最終可能會揭示一些模式,例如,告訴科學家更多關於地球磁極移動的資訊,以及太陽磁活動對我們星球氣候的影響(如果有的話)。這樣的記錄還可以更好地瞭解太陽耀斑,太陽耀斑會摧毀衛星,導致電力中斷並擾亂電信。“在預測未來時,我們必須瞭解過去,”磯部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