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孔肯雅熱是一種聽起來很可怕的病毒,它有一些可怕的症狀:關節疼痛非常劇烈,患者常常幾個月都無法站立甚至坐直。這種蚊媒病毒起源於數千年前的非洲東南部,在那裡它通常只是緩慢但穩定地傳播。大約50年前,一種溫和的病毒株傳播到亞洲。然後,在2004年肯亞發生乾旱之後,非洲的基孔肯雅熱病例飆升,並向東蔓延到印度洋,造成嚴重疾病,影響了亞洲數十萬人。
這種新的基孔肯雅熱毒株顯然正在取代以前在亞洲傳播的較舊、較溫和的毒株。但是如何做到的呢?在一項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的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隨著病毒的傳播,它獲得了一個單一突變,使其能夠被亞洲蚊子更有效地傳播。
德克薩斯大學醫學分部加爾維斯頓分校的傳染病專家斯科特·韋弗將爆發前的非洲和亞洲毒株與較新的爆發毒株進行了比較。他和他的同事發現了兩個突變,使這種病毒有可能搭上亞洲虎蚊(白紋伊蚊)的順風車——這種無處不在的昆蟲傳播病毒的效率比以前的宿主、較罕見的埃及伊蚊高100倍。一些較老的非洲毒株包含其中一種變異,而較老的亞洲毒株則沒有。這使得50年前傳播到亞洲的毒株很難適應亞洲虎蚊。當最近的疫情在非洲爆發時,病毒只需要一個突變就可以適應亞洲虎蚊並變得更具毒性。“這是一項優雅且非常有說服力的研究,”西奈山醫學院的病毒學家彼得·帕雷斯說,他沒有參與這項研究。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韋弗說,瞭解基因突變如何增加或減少病毒透過蚊子傳播的能力,有一天可能有助於公共衛生官員在疫情爆發前採取行動進行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