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早些時候,正值 C. P. Snow 著名的“兩種文化”文章發表 50 週年,他在文章中感嘆人類智力活動的兩個偉大領域“科學”和“藝術”之間存在巨大的文化鴻溝。Snow 認為,這兩個領域的從業者應該架起橋樑,以促進人類知識的進步並造福社會。
唉,Snow 的願景尚未實現。相反,文學經紀人約翰·布羅克曼提出了“第三種文化”,即科學家直接透過書籍等媒體向公眾傳播他們的工作,而無需文學界的干預協助。與此同時,人文、藝術和政治領域的許多人仍然滿足於生活在科學文盲的圍牆之內。
這種現象存在充分的理由。首先,雖然我們對公立學校缺乏良好的科學教學感到惋惜(例如,絕大多數中學物理科學和數學教師沒有科學學位),但科學文盲並不是在商業、政治和藝術領域取得成功的主要障礙。在大學層面,科學常常被視為僅僅是為了滿足要求,然後就可以拋棄的東西。公平地說,科學和工程專業的學生在人文課程中也常常遇到同樣的情況,但最大的不同在於,這些學生不可避免地會受到文學、音樂和藝術的薰陶,因為它們是滲透到日常生活的大眾文化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人們常常自豪地宣稱科學不是他們的菜,幾乎將其作為表明自己文化傾向的榮譽勳章。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方式是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還有另一個因素,今年夏天在紐約市舉行的世界科學節上展出,這有助於削弱科學在社會中的作用。在關於宇宙、現代生物學、量子力學和科學前沿其他領域的活動中,我參加了一個關於科學、信仰和宗教的小組討論。
為什麼這樣的活動會成為科學節的一部分?我們將宗教置於特殊的地位,部分歸功於像坦普爾頓基金會這樣的團體,該基金會每年花費數百萬美元來提高“重大問題”的知名度,這些問題往往暗示科學和宗教信仰在某種程度上是相關的,應該被視為平等。
問題是,它們並不平等。歸根結底,科學充其量只與一位不直接干預宇宙日常運作的上帝相一致,當然不是與世界主要宗教相關的個人和古代神祇。儘管正如物理學家史蒂文·溫伯格所強調的那樣,大多數自稱有宗教信仰的人往往只堅持他們喜歡的經文片段,但透過對古代宗教信仰給予不適當的尊重,我們仍然在暗示它們與從幾個世紀的理性實證調查中得出的結論相當。
Snow 曾希望世界與我們今天的世界大相徑庭,在今天的世界中,對科學的漠不關心有時透過宗教原教旨主義演變成對進化和大爆炸等概念的公開敵視。
Snow 並沒有抨擊宗教,而是抨擊無知。正如我的小組討論的主持人在一個小時的討論後最終理解的那樣,唯一可能與科學相容的模糊的上帝概念確保了上帝本質上與我們對自然的理解和我們基於自然的行動無關。在我們願意接受世界的本來面目之前,沒有所有經驗證據都反對的奇蹟,沒有扭曲我們對自然理解的神話,我們不太可能彌合科學與文化之間的鴻溝,更重要的是,我們不太可能充分準備好應對人類面臨的緊迫技術挑戰。
注意:本文最初的標題是“紐約的 C. P. S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