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開放性問題:開源更好嗎?

谷歌安卓軟體的成功並不能證明開源更好

按照傳統觀點,蘋果公司錯失了第一次主導計算機行業的良機。它未能成為 800 磅重的 PC 巨頭,因為它的系統過於封閉。不僅僅是字面意義上的封閉——最初的 Macintosh 電腦是完全密封的,所以修補匠無法擺弄其內部構造——而且在許可意義上也是如此。也就是說,只有蘋果公司才能製造執行 Mac 作業系統的電腦。另一方面,微軟將 Windows 授權給任何舊電腦公司——今天 Windows 執行著全球 90% 的 PC。

但是,幾年後,第二次實驗開始了,這次涉及音樂播放器。同樣,蘋果和微軟都精確地使用了他們在計算機上的相同策略。在這個角落:史蒂夫·喬布斯,堅持成為 iPod 及其軟體的唯一創造者。在那個角落:微軟,向任何支付許可費的公司提供其音樂播放器軟體平臺,名為 PlaysForSure。

這次結果卻截然相反。專有模式取得了勝利——而且是大獲全勝。iPod 佔據了音樂播放器市場 85% 的份額。而微軟呢?它把 PlaysForSure 帶到穀倉後面並將其擊斃了。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然後微軟進行了第三次實驗。它推出了一種全新的音樂播放器系統,名為 Zune,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它以蘋果的封閉架構模式為藍本。它也失敗了。)
因此,我們有幾個結果矛盾的對照研究。哪種方法是正確的?授權?還是控制?

現在我們正進行一場偉大的市場戰爭,測試哪種模式能夠確保市場主導地位。這是迄今為止最大的考驗:應用手機之戰。這次戰爭在蘋果(iPhone,專有)和谷歌(Android,開放)之間展開。

再一次,蘋果的做法是隻允許蘋果製造硬體和軟體。沒有其他人制造 iPhone。另一方面,谷歌正在採用微軟“任何人都可以使用我們的軟體”的原則並加以推行。它的 Android 手機軟體不僅是開放的,而且是免費的。任何公司都可以使用 Android 製造應用手機(或平板電腦或電子書閱讀器),而無需向谷歌支付任何費用,甚至可以對其進行更改。

到目前為止,實驗進展非常順利。全球各地的公司都在大量生產 Android 手機——已達 3000 萬部,而且還在增加。蘋果已經售出了 7500 萬部 iPhone,但它比谷歌早起步一年。

這使得 Android 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作為一項實驗,它的設計很糟糕。問題是:Android 的吸引力在多大程度上來自於它的開放性?

事實是,你可能會認為“開放”讓客戶的生活變得痛苦。這意味著 AT&T 或 Verizon 可以在你的新手機上塞滿他們自己丑陋、價格過高的附加服務圖示。(蘋果永遠不會夢想讓第三方在 iPhone 上預裝垃圾軟體。)

更糟糕的是,開放還意味著 Android 不是一個統一的平臺。它變成了一個由略微修改過的版本組成的碎片化平臺。只需問問任何 Android 手機使用者,當 Adobe 最終釋出必要的 Android 外掛時,他們對播放 Flash 影片的可能性感到興奮,但卻發現它只能在少數 Android 型號上執行。

谷歌的應用商店也比蘋果的更開放;眾所周知,蘋果僱傭人工編輯來單獨批准每個應用。其中,這意味著你可以在 Android 手機上獲得色情應用,但在 iPhone 上則不行。但這也意味著蘋果的應用商店比谷歌混亂的 Android 市場組織得更好,質量更高。

這聽起來可能很激進。但有沒有可能“開放”只是一個巨大的煙霧彈?
從手機制造商的角度來看,開放性真的是 Android 的吸引力所在嗎?或者更吸引人的是,Android 是一個完整、完善、優雅的手機作業系統,內建軟體庫——而且手機制造商無需為此支付一分錢?

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開放性真的重要嗎?有沒有人曾經走進 Verizon 商店說,“我想要一部 Droid 手機,因為我想對 Android 進行外觀上的修改”,而不是說“我想要一部 Droid 手機,因為它輕薄、快速,並且在 Verizon 網路上執行”?

也許世界需要的是最後一個宏大的科學實驗:封閉且專有(蘋果)與封閉且免費(谷歌)。你知道——以某種方式分離變數“免費”和“可修改”,這樣我們就可以更清楚地看到是什麼導致了 Android 的勢頭。
好吧,這個實驗不會發生。但這是瞭解“開放”的真正價值的唯一方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