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女性一直被視為次要:在家中和社會上被剝奪平等機會,並被科學所忽視。近幾十年在經濟、政治、教育和醫療保健領域取得了一些平等的進展,但仍然存在巨大的差距,有些差距還在擴大,威脅到每個人的福祉。正如世界經濟論壇在其2018年關於性別差距的報告中所指出的那樣,“社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不能失去一半人類的技能、思想和觀點,來實現一個更加繁榮和以人為本的未來的承諾,而有良好治理的創新和技術可以帶來這個未來。”
新的研究正在解決關於兩性之間差異的古老且常常被誤導的爭論。環境因素,而非固有的生物學特徵,正逐漸被視為行為和大腦差異背後的驅動力,儘管在某些情況下存在爭議。性別差異確實會影響女性的健康:她們患抑鬱症的風險更高,阿爾茨海默病的風險也更高,並且比男性更容易患上鮮為人知的心臟病。
或許,在生殖醫學領域,女性在生物科學方面受到的忽視最為嚴重。大多數科學家都認為,研究的匱乏正在損害女性的健康。在大規模依賴節育(這為女性帶來了關鍵的社會成果)60多年後,研究人員現在才開始考慮其對身體的影響,並詢問是否有可能有更好的選擇。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在社會和工作場所,長期以來,女性一直遭受重男輕女的傳統(以及對女孩的暴力行為)和對她們能力的偏見。值得慶幸的是,許多型度正在朝著好的方向發展——近年來,對某些群體的總體偏見有所下降。調整工作場所政策可以對留住和增強女性員工的權能產生巨大影響,例如培訓員工改變阻礙女性晉升的觀念,以及根除性行為不端。文化轉變需要時間,但回報可以用經濟收入和現代世界建設的改進來衡量。
世界經濟論壇的報告指出,人工智慧相關技能方面令人擔憂地出現了性別差距,當然,所有創新領域都不能浪費女性的才能。拋開金錢和科學不談,還有一個更基本的原因需要關注:為所有人爭取公正和平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