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形”身體或可緩解社交焦慮

受試者被騙認為自己隱形後,在被刷子刷拭時出汗更少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誰沒有夢想過擁有像哈利·波特的隱形斗篷?雖然現實中尚不存在這些,但新的 研究 表明,有可能讓人產生自己隱形的錯覺。

研究人員利用巧妙的攝像機角度、虛擬現實眼鏡和身體撫摸,讓人感覺自己擁有隱形身體。研究人員發現,此外,感到隱形減輕了站在觀眾面前引起的焦慮。

人類長期以來一直對隱形的想法著迷。截肢者經常 報告 擁有“幻肢”的感覺,材料科學的進步已成功地對小型物體甚至最近對活體動物進行了隱形。[視覺錯覺:視覺幻象圖集]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釋出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


“我們仍處於非常早期的階段,但在十年或二十年後,我們或許能夠隱形宏觀物體,比如人的肢體或[整個人],這並非不可能,”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的神經科學家、該研究的合著者 Arvid Guterstam 博士說。該研究於今天(4 月 23 日)發表在《科學報告》雜誌上。

隱形人
在之前的一項研究中,Guterstam 和他的同事證明,有可能欺騙人們,讓他們感覺一隻隱形的手是他們自己的。在新研究中,研究人員希望讓人產生全身隱形的錯覺。

研究人員招募了 125 名健康志願者進行八項不同的實驗。志願者佩戴頭戴式顯示器,顯示器提供來自房間角落中設定在參與者頭部水平的兩個攝像頭的即時 影片;攝像頭朝向地面,因此當參與者向下看時,他們的身體會顯得空無一物。

然後,研究人員用畫筆刷拭每位參與者身體的不同部位,同時在攝像頭檢視的相應部位移動另一支畫筆,從而讓參與者產生畫筆正在刷拭隱形身體的錯覺。刷子被應用於腹部、前臂、小腿和腳部。

在一組實驗中,研究人員以同步和不同步的方式,或在身體的不匹配部位,對每位參與者的身體進行刷拭,以確定這是否會影響錯覺。正如研究人員預期的那樣,同步且空間匹配的刷拭比不匹配的刷拭產生更強烈的隱形身體所有權感。

接下來,研究人員假裝用刀威脅隱形身體,並測量了參與者的皮膚電導率(又名出汗)。當志願者最強烈地感覺到隱形身體是他們自己的時,他們出汗更多。

志願者還填寫了問卷,以報告他們對隱形身體的認同程度。

治癒人群焦慮
在另一組實驗中,參與者體驗了一分鐘的隱形身體錯覺後,他們被放置在“表情嚴肅的陌生人”(其他研究人員)面前,模擬通常被認為是壓力性社交情境的情況。其想法是,如果人們看到自己的身體是隱形的,他們可能會認為自己對其他人也是隱形的。

與此同時,研究人員測量了參與者的心,並要求他們評估自己的壓力水平。他們發現,當參與者認為自己是隱形的時,他們的心率較低,並且他們報告感覺焦慮較少。

換句話說,“在經歷具有社交挑戰性的情境時,擁有隱形身體似乎具有減輕壓力的作用,”Guterstam 告訴 Live Science。他補充說,也許這種錯覺可以作為社交焦慮的一種治療形式。

未來,Guterstam 和他的同事計劃進行一項腦成像研究,以瞭解當一個人體驗到隱形身體錯覺時,哪些大腦區域會相互作用。

他們還計劃研究感到隱形是否會影響一個人的道德準則,方法是在該錯覺下,讓他或她面臨一些道德困境。

 

版權所有 2015 LiveScience,Purch 公司。保留所有權利。未經許可,不得釋出、廣播、改寫或重新分發此材料。

Tanya Lewis is a senior editor covering health and medicine at 大眾科學. She writes and edits stories for the website and print magazine on topics ranging from COVID to organ transplants. She also appears on 大眾科學's podcast Science, Quickly and writes 大眾科學's weekly Health & Biology newsletter. She has held a number of positions over her eight years at 大眾科學, including health editor, assistant news editor and associate editor at 大眾科學 Mind. Previously, she has written for outlets that include Insider, Wired, Science News, and others. She has a degree in biomedical engineering from Brown University and one in science communication from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Cruz. Follow her on Bluesky @tanyalewis.bsky.social

More by Tanya Lewis

LiveScience is one of the biggest and most trusted popular science websites operating today, reporting on the latest discoveries, groundbreaking research and fascinating breakthroughs that impact you and the wider world.

More by LiveScienc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