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古蛇類展現腿的痕跡

科學家將蛇歸類為無肢鱗目動物(該目也包括蜥蜴)。但大約在1億年前,現代蛇類的近親在白堊紀時期的水域中蜿蜒遊動,它們藉助槳狀的尾巴,並拖著一對短小、無足的後腿。

圖片由亞歷山德拉·胡賽提供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報道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科學家將蛇歸類為無肢鱗目動物(該目也包括蜥蜴)。但大約在1億年前,現代蛇類的近親在白堊紀時期的水域中蜿蜒遊動,它們藉助槳狀的尾巴,並拖著一對短小、無足的後腿。

已知的這些遠古蛇類化石標本很少,其中只有三個儲存完好且後肢可見。在一項發表於一月份《脊椎動物古生物學雜誌》的研究中,研究人員使用同步輻射計算機層析成像技術 (SRCL) 檢查了一個Eupodophis descouensi化石。“Eupodophis模式標本的獨特性完全排除了進行侵入性研究的可能性,”研究人員寫道。SRCL 允許對隱藏在化石板中的骨骼進行“虛擬挖掘”,從而更完整地揭示了蛇的解剖結構,以及進化過程中肢體退化的機制。

研究人員發現,Eupodophis 有一個簡單的骨盆和筆直、細長的股骨。與大多數爬行動物相比,它的脛骨更粗壯,腓骨更彎曲。值得注意的是,它有四個跗骨(位於腳底部的骨頭),但沒有蹠骨或趾骨。

肢體的萎縮和數字的缺失可能是由於Hox 基因的變化,這些基因決定了身體下段的發育。“肢體的喪失也減少了阻力,從而降低了游泳的能量消耗,”研究人員寫道。細長、蜿蜒的身體使陸地蛇類能夠穿梭於茂密的草叢中,同時也使水生蛇類能夠在水中推進。在這兩種情況下,腿都只會礙事。

新的發現可能推進關於有後肢蛇類系統發育地位的持續辯論——它們是一個奇特的姐妹群,還是所有其他蛇類都起源於此的原始蛇類。

——尼娜·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