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棲動物和其他物種可能在氣候引起的遷徙中掙扎

棲息地破碎化將使青蛙和蠑螈在氣候變化時難以遷移到新的家園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隨著氣候變化,許多物種將遷徙到更有利的目的地,從而改變其自然分佈範圍。然而,研究人員發現,遷徙本身可能充滿危險,通往新棲息地的道路可能會瓦解,這意味著一些生物可能無法過渡到新的家園。

布朗大學的科學家研究了美國西北太平洋地區的15種兩棲動物,包括黑腹細螈、聖露西亞山脈細螈、加州紅腿蛙和加州newt。研究人員Regan Early和Dov Sax之所以研究兩棲動物,是因為它們具有獨特的棲息地。此外,氣候對青蛙、蟾蜍和蠑螈的影響已被充分理解。

研究人員使用計算機模擬,根據未來幾十年的氣候預測,對物種的分佈範圍進行建模,標出生物可能適宜生存的區域。透過比較當前的分佈範圍與預測結果,Early和Sax可以瞭解分佈範圍是否連續,以及生物是否可以遷徙。“我們真正感興趣的是物種從現在居住地遷移到未來居住地的過程,”Early說,她現在是葡萄牙埃武拉大學的博士後研究員。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該團隊在最近發表於《生態學快報》(Ecology Letters) 的論文中得出結論,所研究的15個物種中有8個將變得瀕危或滅絕。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通往新環境的有利氣候路徑是不一致的,其大小隨平均溫度而變化。

“當我們從現在的溫度移動到更高的溫度時,它可能是一條平滑的線,也可能是溫度變化到處波動,”布朗大學生態學和進化生物學助理教授Sax說。“你可能會遇到這樣一種情況,即未來十年實際上比之前的十年更冷。正是這些動力學與這些物種可以移動的最大速度相互作用。”

波動不定的溫度會縮小兩棲動物的棲息地,有效地將它們困在通往更穩定環境途中的小區域內。因此,一個物種的生存不僅取決於獲得有利路徑,還取決於其對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和抵抗能力。

在重重挑戰中求生存
“實際上,物種可能無法沿著這些路徑移動,這確實讓我們感到驚訝,”Early說。“變暖和冷卻造成了一個‘前進兩步,後退一步’的問題。”

Sax表示,這項研究的意義不僅限於兩棲動物。當降雨模式改變和氣溫升高時,許多物種將感受到遷徙的壓力,但將面臨地理和發展之外的障礙。“對我來說,在思考生物保護時,最有趣的事情之一是生物廊道——連線保護區的大片土地——往往是無效的,”他說。“這對保護生物學和保護規劃來說可能是一個重大新聞。”

此外,並非所有野生動物都同樣容易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有些[物種]更難擴散,”Sax說。“最糟糕的是那些只生活在孤立環境中的生物,如湖泊或山頂。”

建立保護廊道的替代方案之一是管理性遷移,即將生物有目的地收集並轉移到新的棲息地。然而,這種方法也帶來了自身的問題。“這非常有爭議,”Early說。“過去每次我們遷移物種時,都會產生災難性的結果。很難預測它們可能表現如何,而且它們可能會變成入侵物種。”

Early表示,下一步是量化不同保護方法在為受氣候變化影響的生態系統規劃前進道路方面的有效性,控制更多變數並研究更多物種。“未來一百年,這些景觀中的一切都將發生變化,”Early說。

經Environment & Energy Publishing, LLC.許可,轉載自Climatewire。www.eenews.net, 202-628-65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