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新的研究報告稱,一種透過侵入皮膚殺死兩棲動物的真菌已成為有記錄以來最具破壞性的入侵物種之一。
根據週四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報告,壺菌Batrachochytrium dendrobatidis 已經導致 500 種兩棲動物數量下降,並導致其中數十種動物滅絕。這是科學家們首次對該問題進行全球性評估。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博士後研究員本·舍勒領導了 40 位其他研究人員量化這場災難,他說:“壺菌的影響比之前認為的要大得多。”他們發現,這種病原體對更多物種構成威脅,超過了入侵的齧齒動物或貓,使其他危險的野生動物疾病(如臭名昭著的蝙蝠白鼻綜合徵)的影響相形見絀。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報道關於發現和塑造當今世界的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舊金山州立大學的生態學家 Vance Vredenburg 說:“這應該對我們所有人敲響警鐘。”他沒有參與這項研究。“損失是巨大的,而且可能是永久性的。”
兩棲動物末日
B. dendrobatidis(俗稱 Bd)的蔓延破壞最早在 20 世紀 80 年代被注意到,並在 20 世紀 90 年代被識別和命名。2018 年的一項基因研究 確定其起源於朝鮮半島,並透過全球航運和兩棲動物貿易傳播開來。當它襲擊以前未暴露的人群時,這種疾病造成了兩棲動物的末日。“老一輩[生物學家]會說,‘我從未見過這樣的事情,’”印第安納醫學院的生物學家和疾病專家邁克爾·蘭諾回憶道,他沒有參與新的報告。
真菌孢子感染兩棲動物的皮膚,導致皮膚變硬和脫落。由於兩棲動物透過皮膚飲水,由此產生的疾病(稱為壺菌病)會擾亂它們的補水和電解質平衡,從而導致它們死亡。
生物學家們驚恐地看著整個兩棲動物物種屈服,但從未有人進行過全球調查以瞭解該疾病的全面影響。為了填補這一空白,舍勒和他的同事們彙集了來自全球各地關於兩棲動物種群的已發表和未發表的資料。他們發現 Bd 導致 500 種兩棲動物數量下降,其中 90 種現已在野外滅絕。另有 124 種動物的數量減少了 90% 以上。
數量下降情況因地區而異,澳大利亞以及中美洲和南美洲受到的打擊尤其嚴重。蘭諾說,這種差異可能與氣候有關:Bd 在乾燥天氣中會死亡,但其孢子會在潮溼地區頑固地停留。
希望的曙光
新的研究確實發現了一些希望的曙光:例如,儘管該疾病持續存在,但仍有 60 個受影響的物種顯示出從最嚴重的疾病中恢復的跡象。“我們應該對某些物種能夠進化出正確的機制來與野外的病原體共存感到欣慰,”西蒙弗雷澤大學的博士候選人丹·格林伯格說,他與西蒙弗雷澤大學的生態學家溫迪·帕倫共同撰寫了《科學》雜誌上關於新研究的評論文章。
但帕倫指出,即使是那些頑強的兩棲動物也在與無數其他生存障礙作鬥爭——包括氣候變化、水汙染和棲息地喪失——而且受到 Bd 襲擊的物種更可能屈服於這些其他壓力。美國地質調查局的生態學家邁克爾·亞當斯沒有參與新的研究,他說,在壺菌病沒有消滅整個物種的地方,很難將它的影響與其他因素區分開來。“我懷疑有很多情況是該疾病的低水平影響——不會造成大規模死亡,但會對種群造成拖累,”他說。新論文中的估計是故意保守的,研究人員承認 Bd 的全部後果存在不確定性。
非營利性保護傘組織兩棲動物方舟的執行主任安妮·貝克說,人類可以透過為受威脅物種建立圈養繁殖計劃來對抗 Bd,該組織正是這樣做的。貝克說,一些研究人員正在考慮嘗試快速追蹤圈養種群的進化,將圈養的青蛙和蟾蜍暴露於 Bd,然後繁殖抗真菌的倖存者。
規範兩棲動物寵物貿易和改善生物安全也可能阻止損失——並阻止下一個破壞性病原體的蔓延。舍勒說,Bd 讓所有人措手不及,但保護專家已經更快地應對新的威脅。2016 年,美國魚類和野生動物管理局禁止進口 201 種蠑螈,希望阻止密切相關的真菌B. salamandrivorans 進入,這種真菌嚴重打擊了歐洲的火蠑螈種群。“我們以前根本不知道病原體可能產生如此具有破壞性、快速和嚴重的影響,”舍勒說。“對壺菌的量化表明了這些病原體可能造成的嚴重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