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十年來,為了尋找貴金屬,淘金者一直在掠奪秘魯亞馬遜馬德雷德迪奧斯鬱鬱蔥蔥的森林。現在一項研究報告稱,儘管當地政府努力遏制非法採礦,但非法採礦活動仍在急劇增加——這對生態系統造成了沉重打擊。
2012年,秘魯政府宣佈了一系列法律法令,以保護馬德雷德迪奧斯(被認為是該國的生物多樣性之都)免受礦工的侵害。當局進行了突擊搜查,拆除了秘密營地,並規範了燃料和物資運輸。儘管進行了鎮壓,但僅四年後,採礦總面積仍增加了約 40%(達到約 17 萬英畝)。根據迄今為止最全面的分析,這種做法——可能是由於對該地區控制不力以及高速公路通行更加便利——已擴充套件到至少一個森林的兩個國家級保護區之一,在這些保護區內採礦是禁止的。
從岩石中提取黃金會汙染環境。非法採礦活動通常使用液態汞,這是一種有毒化學物質,可能會滴入土壤或被燒掉並釋放出有毒煙霧。非法採礦的後果遠遠超出開採過程本身。礦工經常用重型機械砍伐數千英畝的森林,這使地貌傷痕累累。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事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你可以看到那些挖泥機從河裡吸取泥沙,聽到它們的引擎聲,”卡內基科學研究所的秘魯生物學家、該研究的合著者勞爾·圖帕亞奇說。“我們希望我們的資料能顯示,在政府採取行動試圖[遏制採礦]活動後,森林砍伐率有所下降,”他說。“但我們看到,從長遠來看,它們並沒有真正產生多大影響。”
這項研究分析了 1999 年至 2016 年間拍攝的衛星影像,並於去年 8 月發表在《環境研究快報》上。研究發現,在 2012 年政府採取行動後,森林砍伐最初有所下降。然而,到 2013 年,森林損失率已急劇上升。新的礦場開始在隨後的幾年出現。它們侵入了坦博帕塔國家保護區等保護區——那裡是土著 Ese Ejja、蓋丘亞和艾馬拉人的家園,也是色彩鮮豔的金剛鸚鵡、巨型河獺和美洲虎的家園。到 2016 年,採礦作業已在保護區內砍伐了至少 1,287 英畝的森林。
秘魯環境部的地理工程師威廉·拉克塔約沒有參與這項工作,他說這項研究來得正是時候。拉克塔約說,如果採礦趨勢繼續下去,“未來幾年,這些地區中的許多地區將[不可逆轉地]退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