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內向還是社交焦慮?

經過漫長的等待,內向者終於迎來了他們的時代。在過去的幾年裡,安靜和內心導向不僅變得可以接受,而且變得非常時髦。但是,內向常常被誤認為是其更具限制性、自我意識強但可以治療的表親,即社交焦慮。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對於我們這些安靜的人來說,“內向”和“社交焦慮”經常被交替使用。或者,同樣常見的是,社交焦慮被錯誤地認為是內向的極端形式。但是,雖然你絕對可以是一個社交焦慮的內向者,你也可以是一個社交焦慮的外向者——例如,你可能真的很想和同事一起去酒吧,但又擔心他們實際上並不想讓你去。或者你可能渴望陪伴,但又糾結於自己可能會說蠢話的可能性。

但這兩個術語實際上截然不同。兩者遠非心理學上的“番茄-土豆”,更像是蘋果和橘子——這裡有五個主要區別。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區別一:內向是天生的;社交焦慮是後天形成的。內向是一種特質,意味著它是你天生人格的一部分。但社交焦慮則不同,雖然你可能天生帶有傾向,但你並非天生就患有它。很可能,它的發展經歷了很多學習過程。例如,也許早期的社交排斥教會了你,同齡人是刻薄和挑剔的。也許你的父母教導你永遠不要尋求幫助,因為人們會評判你。也許小時候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讓你非常不舒服,以至於你從此避免它,並且從未有機會了解自己可以很好地應對。好訊息是,你可以忘記或重新學習那些關於人們喜歡評判、不贊成或挑剔的早期教訓。

»在 QuickAndDirtyTips.com 上繼續閱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