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士王小獵犬性格溫順可愛,毛髮柔順,耳朵優雅下垂,是一種受歡迎的犬種,許多家庭願意花數百甚至數千美元購買一隻幼犬。然而不幸的是,幾乎可以肯定的是,它們所購買的寵物也會帶有遺傳疾病。
例如,到五歲時,一半的查理士王小獵犬會患上二尖瓣疾病,這是一種嚴重的心臟病,會導致狗狗過早死亡。在同一年齡,高達 70% 的狗狗會患上犬脊髓空洞症,這是一種使人衰弱的神經系統疾病,患病狗狗的大腦對於頭骨來說過大,導致頸部和肩部劇烈疼痛,並損害狗狗的部分脊髓。雖然查理士王小獵犬可能是純種犬存在問題的一個特別明顯的例子,但它們並非個例。如今,大多數純種犬都面臨著多種遺傳疾病的高風險。這種情況是如何發生的?又該如何解決呢?
育種的後果
近 4000 年來,人們一直在為了某些特徵而培育犬種,無論是適合捕獵獾等害蟲的體格,還是適合陪伴的性情。但現代犬種的龐大數量,以及其遺傳性問題的根源,都出現在過去兩個世紀,當時犬展開始流行,人們開始有選擇地對動物進行近親繁殖,以獲得特定的體貌特徵。隨著時間的推移,美國養犬俱樂部 (AKC) 和其他此類組織制定了標準,定義了每個品種應有的外觀。為了培養理想的外觀,育種者經常求助於譜系繁殖,這是一種近親繁殖型別,即讓直系親屬交配,例如祖母和孫子。例如,當一隻雄性犬贏得眾多冠軍時,它通常會被廣泛繁殖,這種做法被稱為“流行種公綜合徵”(pdf),其基因,無論健康與否,都會像野火一樣在整個犬種中傳播開來。因此,純種犬不僅遺傳疾病的發病率增加,而且由於其身體框架和形狀,健康問題也加劇,例如德國牧羊犬和聖伯納犬等大型犬種的髖關節發育不良,以及玩具犬和迷你犬種的髕骨脫位或持續性膝蓋骨脫位。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能夠擁有未來。
我們是如何走到這一步的?詹姆斯·瑟佩爾解釋說:“從歷史上看,育種者主要關注的是培育出符合犬種標準外觀的犬隻。”詹姆斯·瑟佩爾是賓夕法尼亞大學獸醫學院動物與社會互動中心的倫理學和動物福利學教授兼主任。“即使他們確實認識到健康問題,育種者也過於熱衷於培育出他們認為最完美的品種。”
例如,在 19 世紀 50 年代,鬥牛犬的外觀更像今天的位元犬,體格健壯、精力充沛、運動能力強,口吻也更長。但到了 20 世紀初,當犬展開始流行時,鬥牛犬已經變得矮胖,腿部彎曲,頭部較大,口吻扁平。這種改變後的體型使得它們幾乎不可能在沒有幫助的情況下繁殖,而面部變化會導致三分之一的鬥牛犬出現嚴重的呼吸問題。育種者經常求助於人工授精,因為雌性鬥牛犬的骨骼結構無法支撐雄性鬥牛犬在交配時的體重。大多數鬥牛犬也無法自然分娩,因為幼犬的頭部對於產道來說太大了。
頭部尺寸大和腿短是書面標準的一部分,因此瑟佩爾認為,如果育種者不依賴人工授精,這些標準會迫使鬥牛犬走向滅絕。“透過本質上要求評委選擇符合書面標準的動物,俱樂部在某種程度上簽署了鬥牛犬的死亡令,”瑟佩爾說。
儘管可控育種存在負面影響,但動物科學專家指出,選擇一致性是有價值的。米蘭·赫斯說:“犬種標準是提供有關外觀和性情資訊的模板,反映了犬種的原始功能和用途。”米蘭·赫斯是一位常駐科羅拉多州的獸醫,與 AKC 合作。當消費者選擇狗狗作為寵物時,他們會參考犬種標準以獲得確定性。托馬斯·法穆拉說:“他們知道狗狗會是什麼樣子,會如何行動。”托馬斯·法穆拉是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動物育種專家。
健康的選擇
然而,由於對一致性的追求產生了意想不到的缺陷,那麼責任應該歸咎於誰呢?雖然 AKC 制定了犬種標準,但它主要是一個註冊組織,對實際的育種過程幾乎沒有控制權。法穆拉認為,犬隻育種者負有最高的責任,因為他們決定讓哪些犬隻交配。法穆拉解釋說:“歸根結底,育種者才是創造下一代犬隻的人。”但像法穆拉和塔夫茨大學康明斯獸醫學院的遺傳學家傑羅德·貝爾這樣的研究人員指出,育種實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幼犬購買者的影響,貝爾認為這些購買者在很大程度上對遺傳問題一無所知。“公眾完全沒有意識到。他們看到一隻可愛的狗狗就被賣了,”貝爾說。在購買幼犬時,購買者可以要求進行醫學測試和疾病家族史調查;但這很少發生。“雖然最終責任在於育種者,但如果買方沒有施加壓力,這個系統就不會改變,”他補充說,並強調,困擾所有犬隻的前 10 種疾病中的大多數都由單個基因控制,一旦確定,就很容易在下一代中消除。
與此同時,許多為警務工作或幫助殘疾人而培育犬隻的組織通常會使用資料登錄檔來維護健康資訊,並做出明智的配對決策,以降低遺傳疾病的發生率。導盲犬基金會是新澤西州莫里斯鎮的一所導盲犬學校,例如,它使用基因檢測並維護一個數據庫,跟蹤所有犬隻的潛在問題。導盲犬基金會的高階公共關係專員米歇爾·巴拉克說:“我們有一位遺傳學家負責評估每隻犬隻是否適合作為種犬,我們偶爾會從其他導盲犬學校引進犬隻,以確保我們的基因庫不會過於受限。”
展望未來
當然,改進一個犬種並保持其特徵是可能的。以斑點狗為例。挑戰在於:導致該犬種備受追捧的斑點圖案特徵的基因也會導致該犬種的尿液中尿酸水平偏高,使其容易形成尿酸鹽結晶,從而經常導致泌尿道阻塞。然而,選擇對抗尿酸會產生沒有斑點的斑點狗。現在,一項始於 1973 年的工作帶來了新的希望,當時印第安納大學醫學院的遺傳學家羅伯特·沙伊布林開始了斑點狗-英國指示犬回交專案。他將一隻 AKC 冠軍斑點狗與一隻英國指示犬(一種尿酸水平正常且性情與斑點狗相似的犬種)配對,然後將該窩犬隻中的一隻與另一隻斑點狗雜交,依此類推。2011 年,經過 15 代繁殖,AKC 允許來自這種更健康譜系的斑點狗(斑點完整)進行註冊。
展望純種犬的未來,瑟佩爾強調,目標不是擺脫它們,而是將動物的健康放在首位。“我認為沒有人希望這些犬種消失,”瑟佩爾說。“我不希望鬥牛犬消失,我只是希望鬥牛犬能夠變回一種能夠正常活動且相當健康的動物。”
本文由紐約大學科學、健康和環境報道專案科學連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