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專家認為過敏是對花粉或花生等無害物質的錯誤免疫反應。然而,少數研究人員現在提出了一種根本不同的過敏理論:流鼻涕、咳嗽和皮膚瘙癢的皮疹可能是為了保護我們免受環境和食物中蛇毒等有毒化學物質的侵害而進化出來的。
免疫學家長期以來一直認為,過敏症患者是錯誤導向的 2 型反應的受害者,這種反應被認為是為了抵抗寄生蟲而進化出來的。2 型反應透過加強身體的保護屏障並促進驅除害蟲來發揮作用。
我們的身體對抗有害物質的另一種方式是透過 1 型反應,它可以直接殺死病毒和細菌等病原體以及它們感染的人類細胞。其理念是,較小的病原體(如病毒)可以被殺死,但以防禦方式對抗較大的病原體(如寄生蟲)則更明智。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但耶魯大學的免疫生物學家魯斯蘭·梅德日托夫從未接受過將過敏視為人體對抗寄生蟲軍隊中的“流氓士兵”的想法。他說,寄生蟲和引發過敏的物質(稱為過敏原)“沒有任何共同之處”。首先,過敏原的數量幾乎是無限的。其次,過敏反應可能非常快——在幾秒鐘內——而且“對寄生蟲的反應不必那麼快。”
在四月份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一篇論文中,梅德日托夫和他的同事認為,過敏的出現是為了保護我們免受環境或食物中潛在的有毒物質的侵害。換句話說,它們進化是有原因的,而不僅僅是誤導。“你如何防禦你吸入的不想要的東西?你會產生粘液。你會流鼻涕、打噴嚏、咳嗽。或者,如果它在你的皮膚上,透過引起瘙癢,你可以避免它,或者試圖透過抓撓來去除它,”他解釋道。同樣,如果你攝入過敏原,你的身體可能會透過嘔吐做出反應。
梅德日托夫引用的證據之一是 2006 年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該研究報告稱,參與過敏反應的關鍵細胞會降解蛇毒和蜂毒並使其解毒。2010 年發表在《臨床研究雜誌》上的一項研究表明,對蜱蟲唾液的過敏反應可以阻止害蟲附著和進食。
這與關於過敏的普遍認知有何關係?2011 年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報告稱,在農場長大的兒童,由於接觸到許多微生物,比其他孩子更不容易患上哮喘和過敏症。這種被稱為“衛生假說”的觀點認為,早年接觸大量細菌和病毒的個體,會將更多的免疫資源投入到 1 型反應中,而以 2 型反應為代價。梅德日托夫認為,這一理論可以與他自己的理論共存。
最終,梅德日托夫的理論提出的問題多於它回答的問題,但許多人同意這些原則是合理的。“它刺激我們科學家提出一些新的假設,”斯坦福大學醫學院的免疫學家卡里·納多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