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當前和未來的基因編輯工具調整人類基因組,可能會為疾病帶來先進的治療和預防策略。組織人類基因編輯國際峰會的十幾位科學家和生物倫理學家今天表示,這些應用的前景足以成為在實驗室和診所開展此類工作的理由,但應謹慎行事。此前,他們在華盛頓特區進行了為期三天的審議和報告。
他們說,改變人類生殖系,例如卵子、精子和胚胎,(被認為比改變體細胞來治療癌症等疾病更具爭議)目前應該只在實驗室進行。他們在官方宣告中表示:“如果,在研究過程中,早期人類胚胎或生殖系細胞經過基因編輯,則不應使用修改後的細胞建立妊娠。”總體而言,科學家應避免在臨床應用中使用它,即將其用於治療實際患者(在動物試驗中證明其安全有效之前,他們無論如何都無法做到這一點),除非科學家對其有更多瞭解,並且就擬議應用的適當性達成“廣泛的社會共識”。然而,該小組表示,應該定期重新審視這個問題。
白宮一再聲稱,“目前不應跨越將人類生殖系用於臨床目的的底線”,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已經表示,由於無法量化的安全問題和潛在的道德雷區,它不會資助任何此類在人類胚胎中進行的工作。實際上,這意味著尋求使用胚胎進行研究的研究人員——即使是那些永遠不會植入女性體內的胚胎——也必須尋找其他資金來源來支援此類工作。目前,委員會的兩名生物倫理學家和 10 名科學家表示,應繼續進行此類基因編輯的進一步實驗室研究,以及關於如何透過建立一個持續的國際論壇來規範它的討論。
請參閱下面的完整宣告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關於人類基因編輯:國際峰會宣告
過去50年來,分子生物學的科學進步在醫學領域取得了顯著進展。其中一些進步也引發了重要的倫理和社會問題——例如,關於重組DNA技術或胚胎幹細胞的使用。科學界始終認識到自己有責任識別並解決這些問題。在這些案例中,廣泛利益相關者的參與促成了各種解決方案,從而在適當解決社會問題的同時,能夠為人類健康帶來重大益處。
最近,對細菌防禦病毒方式的基礎研究導致了強大的新技術的發展,這些新技術使得在活細胞(包括人類細胞)中進行基因編輯(即精確改變遺傳序列)成為可能,其準確性和效率都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高。這些技術已在生物醫學研究中得到廣泛應用。它們還可能在醫學中實現廣泛的臨床應用。與此同時,人類基因組編輯的前景引發了許多重要的科學、倫理和社會問題。
經過三天對這些問題的深入討論,人類基因編輯國際峰會組委會的成員得出以下結論
1. 基礎和臨床前研究。 顯然需要進行深入的基礎和臨床前研究,並且應在適當的法律和倫理規則及監督下,繼續進行以下研究:(i) 人類細胞中基因序列編輯的技術;(ii) 擬議臨床用途的潛在益處和風險;以及 (iii) 瞭解人類胚胎和生殖系細胞的生物學。如果,在研究過程中,早期人類胚胎或生殖系細胞經過基因編輯,則不應使用修改後的細胞建立妊娠。
2. 臨床應用[1]:體細胞。許多有希望且有價值的基因編輯臨床應用都旨在僅改變體細胞中的遺傳序列,即其基因組不會遺傳給下一代的細胞。已提出的例子包括編輯血細胞中鐮狀細胞貧血的基因,或提高免疫細胞靶向癌症的能力。有必要了解風險,例如不準確的編輯,以及每個擬議的基因修飾的潛在益處。由於擬議的臨床用途僅旨在影響接受它們的個人,因此可以在現有的和不斷發展的基因治療監管框架內對其進行適當和嚴格的評估,並且監管機構可以權衡風險和潛在益處,以批准臨床試驗和療法。
3. 臨床應用:生殖系。 原則上,基因編輯也可能用於對配子或胚胎進行遺傳改變,這將由後代的全部細胞攜帶,並作為人類基因庫的一部分遺傳給後代。已提出的例子範圍從避免嚴重的遺傳性疾病到“增強”人類能力。對人類基因組的此類修改可能包括引入自然發生的變異或被認為有益的完全新的遺傳變化。
生殖系編輯提出了許多重要的問題,包括:(i) 不準確編輯(例如脫靶突變)和早期胚胎細胞不完全編輯(嵌合體)的風險;(ii) 難以預測遺傳變化在人類群體所經歷的廣泛環境下可能產生的有害影響,包括與其他遺傳變異和環境的相互作用;(iii) 有義務考慮對個人和未來攜帶遺傳改變的後代的影響;(iv)一旦引入人類群體,遺傳改變將難以移除,並且不會停留在任何單一社群或國家;(v) 對部分人群進行永久性遺傳“增強”可能會加劇社會不平等或被強制使用;以及 (vi) 有目的地利用這項技術改變人類進化的道德和倫理考慮。
除非滿足以下條件,否則任何生殖系編輯的臨床應用都是不負責任的:(i) 基於對風險、潛在益處和替代方案的適當理解和平衡,相關安全性和有效性問題已得到解決;以及 (ii) 就擬議應用的適當性達成廣泛的社會共識。此外,任何臨床應用都應在適當的監管監督下進行。目前,任何擬議的臨床應用均未滿足這些標準:尚未充分探討安全問題;最有吸引力的益處案例有限;而且許多國家對生殖系修改有立法或監管禁令。然而,隨著科學知識的進步和社會觀點的演變,應定期重新審視生殖系編輯的臨床應用。
4. 需要持續的論壇。 雖然每個國家最終都有權管轄其管轄範圍內的活動,但人類基因組在所有國家之間共享。國際社會應努力建立關於人類生殖系編輯可接受用途的規範,並協調法規,以阻止不可接受的活動,同時促進人類健康和福祉。
因此,我們呼籲共同主辦峰會的各國科學院(美國國家科學院和美國國家醫學院;皇家學會;以及中國科學院)牽頭建立一個持續的國際論壇,以討論基因編輯的潛在臨床用途;幫助國家政策制定者和其他人做出決策;制定建議和指南;並促進各國之間的協調。
該論壇應在各國之間具有包容性,並吸納來自廣泛的角度和專業知識——包括生物醫學科學家、社會科學家、倫理學家、醫療保健提供者、患者及其家人、殘疾人、政策制定者、監管機構、研究資助者、宗教領袖、公共利益倡導者、行業代表和公眾成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