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徵 (AIDS) 於 1982 年獲得了它的實用名稱。一年前,美國醫生們認識到一種流行病,其特徵是肺炎、罕見癌症和各種細菌感染,主要發生在男性、年輕人和以前健康的成年人中。第二年,法國研究人員分離出了導致綜合徵的免疫系統崩潰的原因:一種選擇性感染並破壞免疫細胞本身的病毒。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 (HIV) 今天存在於超過 3000 萬人中,並且似乎在 1980 年代初突然出現,但現在已知它感染人類至少有一個世紀了。最近對儲存的組織樣本的研究表明,1959 年的前比利時剛果、1966 年的海地以及可能早在 1969 年的美國就已存在 HIV。歷史標本還讓科學家們校準了“分子鐘”,以追溯該病毒的進化歷程,直至其首次在人類中出現。
這些分析將最廣泛傳播的 HIV 毒株(稱為 M 組)的出現地點定位於 1908 年左右的喀麥隆南部。根據另一項最近的分子鐘研究,它的祖先很可能是一種自 1492 年以來一直感染西非黑猩猩的病毒。如果是這樣,在感染在人類群體中紮根之前,許多農村人口肯定在幾個世紀以來透過活黑猩猩或叢林肉接觸過猴免疫缺陷綜合徵 (SIV)。因此,科學家們渴望弄清楚是什麼讓“成功”的 SIV 毒株適應了我們人類,並開始作為 HIV 傳播。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艾滋病研究人員也在深入研究 SIV 在其天然宿主中的行為,因為儘管猴病毒與 HIV 幾乎相同,但在野生黑猩猩中,它通常是良性的。我們最親近的靈長類表親的免疫細胞也會被感染,但最終設法恢復並重建其數量。因此,艾滋病這種破壞性綜合徵的起源在於 HIV 本身以及人體對其反應的微小變化的某種組合,這仍然是一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