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注(2021 年 12 月 21 日):本文在關於醫療保健公平的特別合集中展示,該合集由武田製藥的支援而得以實現。本文為獨立發表,未接受贊助。
研究反覆表明,在幾乎每個階段,從嬰兒期到老年護理,黑人患者在美國醫療保健系統中的體驗都比白人患者更差。在手術環境中,黑人患者更易出現併發症,接受的隨訪次數更少,並且更可能死亡。傳統的醫學思維主要將這種差異歸因於黑人人群中更高發的合併症(存在兩種或多種慢性疾病)。但一項新的研究發現,即使在表面上健康的、沒有先前合併症的兒童中,術後結果仍然存在很大差異。
該論文於週一發表在《兒科學》雜誌上,發現術後黑人兒童比白人兒童更有可能發生膿毒症、計劃外再次插管或再次手術以及嚴重出血等併發症。黑人兒童在術後 30 天內死亡的機率也高出近 3.5 倍。
研究合著者、俄亥俄州哥倫布市全國兒童醫院的兒科麻醉師奧盧布科拉·納菲烏表示,人們已經提出了許多因素來解釋黑人患者更差的預後。“我們談論經濟因素、非洲裔美國人社群醫院的不可用性……或者患者在就診[接受治療]時的病情有多嚴重,”他說。“我們決定問……‘如果我們正在處理相對健康的患者,會怎麼樣?’”
納菲烏和他的同事分析了 2012 年至 2017 年間在美國 186 家醫療中心接受住院手術的 172,549 名兒童的術後結果。總體而言,70.1% 的兒童是白人,11.4% 是黑人。為了確保他們只納入看起來總體健康的個體,研究人員將分析範圍限制在被美國麻醉醫師協會評為 1 級(健康)或 2 級(輕度全身性疾病)的兒童。黑人兒童的死亡可能性是白人兒童的 3.43 倍,發生併發症的可能性高出 18%。
納菲烏說,醫療專業人員識別併發症的速度以及他們為應對併發症而採取的步驟的有效性,是決定患者接受護理質量的重要因素。而內隱偏見可能會影響臨床醫生注意到併發症的能力。“無論我們是否願意承認,在看待患者的方式、在我們識別患者何時處於危急狀態的方式方面,都存在一些差異,”他說。
弗吉尼亞大學麻醉學和重症監護醫學副教授埃博尼·傑德·希爾頓(未參與這項研究)表示,研究這一問題的研究人員應考慮結構性種族主義對黑人患者健康產生的全部影響。“美國自 1619 年以來就存在種族主義流行病,”她說。“在美國黑人長大成人會經歷與其他人不同的創傷”,從環境因素到創傷後應激障礙。
卡馬拉·菲利斯·瓊斯是一位流行病學家和家庭醫生,她曾於 2016 年擔任美國公共衛生協會主席,也未參與這項新論文的研究。她說,科學家在研究健康結果差異時,必須考慮種族主義,而不是僅僅考慮種族。“對於科學家來說,將‘種族’視為疾病的風險因素是非常侷限的,”她說。“我們沒有人是天生就具有種族的。在具有種族意識的社會中,我們是被分配了種族的。”她解釋說,種族主義導致了醫療保健的可及性和質量失衡,以及接觸、機會和資源方面的差異——所有這些都可能導致更糟糕的健康結果的發生。
波士頓兒童醫院的兒科醫生弗林尼·波蘭科·沃爾特斯是上週在《自然醫學》雜誌上發表的一篇關於臨床環境中種族主義的文章的合著者,她說,解決護理提供者的內隱偏見是促進健康公平的必要第一步。“我們所有人都有內隱偏見,”她說。“為了使系統能夠改變,我們必須從我們自身的偏見開始。”哈佛醫學院的胃腸病學家阿喬亞·阿尼安耶-耶博阿也是《自然醫學》文章的合著者,她說研究人員應始終將種族主義視為健康差異的一個因素。“我們已經看到,無意識的偏見和種族主義如何在許多不同的疾病狀態中發揮作用,”她說。“即使[《兒科學》研究的]作者沒有明確說明種族主義在這裡起作用,如果它沒有發揮哪怕一點點作用,我也會感到驚訝。”
舊金山退伍軍人事務醫療中心的內科醫生、播客醫療保健中的黑人聲音的主持人阿什利·麥克馬倫(未參與這兩篇論文的研究)表示,圍繞黑人患者生物學的扭曲敘事導致了醫生實踐方式中的偏見。“要消除圍繞黑人身體的大量普遍思維,還需要做很多工作,這些思維會導致更差的護理和更差的預後,”她說。“系統層面的問題需要系統層面的解決方案,但這始於我們意識到自身的差異和自身的偏見。”
瓊斯說:“種族主義是一個具有可識別和可解決機制的系統……這些機制是決策結構的要素。”“我們需要理解,人們的風險升高不是因為他們內在的某些東西,我們稱之為‘種族’——因為種族不是內在的。種族是在具有種族意識的社會中,人們對一個人外貌的社會解讀,是種族主義每天運作的基礎。我們可以對種族主義做些什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