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野犬因氣候適應“陷阱”而失去幼崽

瀕危野犬的繁殖季節提前了 22 天,導致幼崽在第一年的存活率降低

African Wild Dog Pups Huddle Together

非洲野犬幼崽(如圖所示)因氣候變化而死亡率更高。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CLIMATEWIRE | 非洲野犬可能正因其適應氣候變化的方式而走向種群崩潰。

對波札那 30 年的人口統計資料和實地觀察分析表明,這種瀕危物種(與狼有遠親關係)的幼崽死亡率更高,因為平均氣溫上升影響了其每年的築巢季節。

研究人員稱這種情況為“物候陷阱”,即物種為了應對環境變化而改變主要生命事件的時間。新的 研究 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指出非洲野犬的生育季節提前了 22 天,這是由涼爽季節縮短所引發的。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刊登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傳統上,新生幼崽出生在一年中最涼爽的時節,即五月至七月之間,以減少暴露於春季高溫的機會。但隨著生育季節在氣候變暖的情況下推遲,幼崽在關鍵的生命早期階段承受著更大的壓力。

結果是:活過第一年的幼崽數量減少。

該研究的主要作者,華盛頓大學生物學助理教授、生態系統哨兵中心研究員布里安娜·亞伯拉罕斯說:“這是一個不幸的‘出油鍋入火坑’的情況。”

這項由非營利組織波札那食肉動物保護協會支援的研究,反映了科學家們日益增長的認識,即像非洲野犬這樣的頂級物種,即使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最耐寒的食肉動物之一,仍然面臨著隨著氣候變暖而種群崩潰的風險。

研究人員寫道:“結果表明,氣候驅動的轉變可能比之前認為的更廣泛地發生在頂級捕食者中,並且它們證明了氣候變化如何透過改變最上層營養級的生態來影響生態系統的自上而下影響。”

亞伯拉罕斯說,像野犬這樣的物種並沒有適應,而是“不適應”,這意味著它們為了應對氣候變化而產生的核心本能卻產生了完全相反的效果。

亞伯拉罕斯在一次採訪中說:“我們不完全清楚氣溫升高與幼崽存活率下降之間究竟有何關係。” 研究人員確實知道的是,幼崽與母親待在一起的時間更長,直到築巢季節後期,從而改變了犬群的動態。“這可能與它們從犬群其他成員那裡獲取食物的能力有關,”她說。

非洲野犬幼崽的主要死因是飢餓,其次是獅子捕食。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估計,野外僅存約 1,400 只成年非洲野犬,而且這個數字還在下降。專家表示,一個犬群的大小可能在 10 到 40 只動物之間。

這種動物以其帶有斑點的黑色、棕色和白色皮毛以及突出的耳朵而聞名,經常被誤認為是鬣狗並被農民殺死。然而,根據非洲野生動物基金會的說法,它們受到的最大威脅是棲息地破碎化和人類侵佔。它們的傳統分佈範圍從東非南部延伸到非洲南部。

轉載自 E&E 新聞,經 POLITICO, LLC 許可。版權所有 2022 年。E&E 新聞為能源和環境專業人士提供重要新聞。

丹尼爾·庫西克 報道氣候變化適應和恢復力。他於 2003 年加入 E&E 新聞,並在從南佛羅里達到明尼蘇達州北部的地區發回新聞報道。他曾從六個以上的颶風災後重建區進行報道,並記錄了東非的氣候變化影響、恢復力和能源轉型。他住在明尼阿波利斯。

更多作者:丹尼爾·庫西克

E&E 新聞 為專業人士提供重要的能源和環境新聞。

更多作者:E&E 新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