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中國家昨天為聯合國氣候變化談判設定了儘可能高的門檻,要求富裕國家拿出新的碳排放目標,同時警告它們不要期望從其他國家獲得有約束力的承諾作為回報。
來自 194 個國家的外交官在南非德班召開會議,啟動了為期兩週的談判,旨在減少進入地球大氣層的溫室氣體量。發展中國家明確表示,實現這一目標的最佳方法是各國在《京都議定書》框架內開展工作,這是一項 1997 年的條約,目前正面臨瓦解的危險。
被稱為“非洲締約方大會”或聯合國氣候公約締約方會議,來自非洲大陸各地的領導人召開了第 17 屆年度峰會,呼籲富裕國家認真對待遏制全球變暖問題。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南非總統雅各布·祖馬對數千名代表說:“對於發展中國家和非洲的大多數人來說,氣候變化是生死攸關的問題。“德班必須帶領我們向前邁進許多步,朝著今天拯救明天的解決方案邁進。”
查德總統伊德里斯·代比說:“我們,其他非洲人,毫無疑問比今天其他人更嚴重地感受到氣候變化的負面影響,這嚴重危及我們大片人口的生存。” 代比斥責工業化國家未能實現《京都議定書》將排放量從 1990 年水平平均降低 5.2% 的目標。
他說:“這意味著工業化國家的行為危及世界。這是一種不會饒過富人的危險,也不會饒過窮人,儘管窮人最容易受到這種危險的影響。”
新的氣候變化條約的法律形式只是德班氣候談判中討論的幾個問題之一。但毫無疑問,它是政治上和情感上最受關注的問題。隨著《京都議定書》的第一個承諾期將於明年結束,工業化國家將不得不決定是否為條約的第二階段提交新的排放目標,該條約僅要求富裕國家減少碳排放。
京都協定:誰離開?誰留下?
包括日本、加拿大和俄羅斯在內的一些國家已經表示,它們不會做出新的承諾。加拿大昨天在渥太華重申了這一點,環境部長彼得·肯特稱加入《京都議定書》是政府最大的“錯誤”之一,據美聯社報道。
肯特拒絕證實或否認加拿大電視臺新聞報道稱加拿大政府將於下個月正式退出《京都議定書》,但強調加拿大希望看到一項包括所有主要排放國的協議,其中包括中國和印度。
環保團體抨擊加拿大,其中一個團體指責該國試圖“破壞”談判。
與此同時,歐盟正試圖透過提出為《京都議定書》的第二個承諾期提交目標來促成一項協議,只要各國制定一項全球條約的路線圖。具體而言,它希望看到各國簽署一項授權或略微不那麼正式的檔案,該檔案將設定 2015 年的目標,以建立一項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條約,迫使美國和中國都減少碳排放。
波蘭首席氣候談判代表托馬斯·克魯曉夫說:“僅靠京都議定書不足以滿足當今的所有需求。它只會涵蓋全球排放量的 16%、15%,包括歐盟,歐盟約佔全球排放量的 11%。”
克魯曉夫說:“我們需要一個全球框架來補充我們現在擁有的東西,真正讓所有主要經濟體都參與到這項努力中來。” “為了對第二個承諾期說‘是’,我們需要保證。我們需要路線圖。”
然而,發展中國家似乎對此不感興趣——至少在會議開幕的最初幾天是這樣。
委內瑞拉認為這是“敲詐勒索”
中國首席氣候變化談判代表蘇偉表示:“《京都議定書》是氣候制度的基石。“一個國家離開《京都議定書》去做更多事情是難以想象的。”
委內瑞拉首席談判代表克勞迪婭·薩萊諾稱該提議為“敲詐勒索”,她說:“《京都議定書》的第二個承諾期今天在德班被劫持為人質。”
她指責工業化國家威脅不遵守國際法律承諾。薩萊諾感嘆她所謂的“這些掠奪性經濟體的自私自利”,她說——她的國家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油出口國之一——“我們不能透過摧毀現在來拯救未來。”
與此同時,美國正置身於京都辯論之外,因為它從未批准該條約。但它絕不是一個無關緊要的角色。
美國的缺席與《京都議定書》未能約束中國和印度等主要發展中國家減排直接相關。美國副特使喬納森·珀欣昨天明確表示,任何未來協議的基本要求都將是它完全適用於所有主要排放國。不過,他迴避了一個關於國會是否會接受一項將中國納入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制度的協議的問題,並辯稱“形式上的狹隘動態”不如實地行動那麼重要。
珀欣說:“無論京都議定書的處置如何,世界都在行動。”
經 Environment & Energy Publishing, LLC 許可,轉載自 Climatewire。www.eenews.net,202-628-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