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整生物鐘可能有助預防癌症

研究表明,擾亂身體的晝夜節律會增加患癌風險,而重置生物鐘可能會降低這種風險

Illustration of a human body clock inside a person's chest.

傑伊·本特

我通常早上 7 點起床,晚上 10 點上床睡覺。我也傾向於在每天的同一時間吃飯。這聽起來可能有點枯燥,但這對我的工作效率至關重要。這也是一種很少擾亂我生物鐘的作息時間。根據新的研究,事實證明,穩定的生物鐘可能有助於我和許多其他人避免癌症和其他一些疾病。

我所說的生物鐘實際上是指晝夜節律,這個詞源於拉丁語,意為“大約”和“一天”。這些是身體內部的生物節律器,生理波動幫助我們適應 24 小時制的晝夜變化,透過與環境線索(如光照、黑暗、溫度和食物攝入)同步。這些節律影響睡眠和覺醒、進食和禁食、內分泌週期、免疫功能和細胞生長

長期以來,對夜班工作者的流行病學研究已將晝夜節律紊亂與癌症和其他疾病聯絡起來。大部分證據涉及乳腺癌,其次是前列腺癌。輪班工作的時長很重要——與輪夜班時間較短的護士相比,輪夜班長達 30 年的護士患乳腺癌的風險適度增加,而輪夜班超過 30 年的護士患乳腺癌的風險最高。2019 年,世界衛生組織重申並更新了該機構的研究宣告,表明輪班工作可能是致癌因素。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方式是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現在,來自一系列新的研究表明,甚至有更多證據涉及其他型別的惡性腫瘤,包括肝癌、肺癌和結直腸癌。“我們開始瞭解這些事情發生的原因,”加州大學歐文分校的晝夜生物學家塞爾瑪·馬斯里說,她已經展示了晝夜節律紊亂如何透過干擾某些基因的表達方式來推動結腸癌的進展。

癌症的關聯透過多種機制產生。晝夜節律紊亂會影響代謝途徑,即體內產生能量的化學反應。它會干擾免疫功能。它還會損害細胞中 DNA 修復的準確性。成年人體細胞每 18 到 24 小時分裂一次,晝夜節律時鐘的功能之一是告知細胞在夜間進行分裂,以避免陽光對 DNA 造成損害。“當生物鐘被打亂時,細胞不知道何時分裂,”索爾克生物研究所的晝夜生物學家薩奇達南達·熊貓說。“它們可能會分裂得更快並變成腫瘤。”

晝夜節律紊亂不僅發生在輪班工人身上。當我們經常沒有睡個好覺時也會發生——科學家說,這可能意味著每週至少一次在晚上 10 點到凌晨 5 點之間醒來兩到三個小時。醒來發作可能是由時差、熬夜或晚上看發出藍光的手機螢幕(模擬日光)引起的。我們何時以及吃什麼也會像光照和黑暗一樣暗示我們的節律,因此請將午夜吃零食新增到應避免的事項列表中。

對晝夜節律日益增長的理解也可能透過所謂的時辰療法提供幫助。例如,某些化療療法在根據患者的節律給藥時更有效。現在研究人員正在探索放射療法時間安排的差異。增強自然節律的藥物也在研究中。

斯克裡普斯研究所的晝夜生物學家卡特婭·拉米亞說,輪班工作至關重要,不會消失,但可能有一些方法可以減少它對身體的損害。她的研究表明,體溫的細微升高可能是晝夜節律紊亂的重要因素。如果事實證明是這樣,拉米亞說,“我們可以使用無創體溫監測來評估輪班工人中誰有風險,並採取個性化的排班方法。”

對於那些不上夜班的人來說,改變一些日常習慣可能就足夠了。睡個好覺應該是首要任務。飲食習慣也可能發揮作用。熊貓和他的同事正在研究一種稱為限時飲食 (TRE) 或間歇性禁食的做法。這可能意味著將早餐推遲一兩個小時,直到皮質醇水平下降,並在習慣性就寢時間前至少三小時吃晚餐。在一項為期 12 周的消防員研究中,TRE 有益於他們的代謝健康並改善了睡眠。在小鼠身上,已證明它可以降低患癌症的風險或減緩腫瘤的生長。

熊貓說,也許尊重我們的晝夜節律可以幫助保護我們對時間敏感的身體。

這是一篇觀點和分析文章,作者或作者表達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