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靈長類動物中,某些物種非常濫交。例如,雌性巴巴里獼猴在發情期每天與多達 10 只雄性交配,這種行為就性傳播疾病 (STD) 而言是具有風險的。真的是這樣嗎?上週五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結果表明,靈長類動物的免疫系統可能已經適應了這種行為。根據這份新報告,與堅持單一伴侶的雌性相比,擁有更多交配伴侶的雌性白細胞計數更高。
弗吉尼亞大學的博士後研究員查爾斯·L·納恩 (Charles L. Nunn) 及其同事著手測試疾病風險的三個因素(即群體規模和密度、在地面上花費的時間(這會增加接觸土壤傳播病原體的機會)和交配伴侶的數量)的進化增加是否與白細胞計數的類似增加相關。他們的分析表明,在這三個因素中,似乎只有性傳播疾病的風險影響了靈長類動物免疫系統的變異性。該團隊的結論是,“造成這一結果的確切原因需要進一步研究”,但他們提出“可能是性傳播疾病在自然界中比以前認為的更為常見,或者避免傳染病的行為機制對於性傳播病原體的作用較小。”
並非所有靈長類動物都擁有這種強大的免疫系統,可以保護它們免受濫交的影響。例如,人類的白細胞計數顯然更符合一夫一妻制。至少這種差異的一個原因出現在同一期《科學》雜誌上發表的關於蜜蜂的研究中。這項工作表明,免疫力可能是代價高昂的,尤其是在已經處於壓力下的動物中。愛丁堡大學的安德魯·F·裡德(Andrew F. Read)和朱迪思·E·艾倫(Judith E. Allen)在對這兩份報告的評論中解釋說:“當動物已經處於壓力之下時,產生免疫反應可能會對基本因素(如稀有氨基酸或能量)的儲存造成過度需求。”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裡德和艾倫進一步指出,性傳播疾病與靈長類動物白細胞計數升高之間的相關性是否會成立還有待觀察。儘管在最新的報告中,濫交靈長類動物物種的總體白細胞計數較高,但特定細胞型別的數量有時與直覺相反。他們斷言:“當然,從適應性成本和收益的角度來理解自然界中免疫反應變異的想法是很有吸引力的。”“主要挑戰是將這一想法與我們對免疫系統如何工作的詳細理解結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