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日本領先的研究機構在對其可信度提出擔憂後,已開始對一項開創性的幹細胞研究展開調查。
位於神戶的理化學研究所週五宣佈,正在調查該機構生物學家小保方晴子的工作中涉嫌存在的違規行為。她上個月因在《自然》雜誌上發表的兩篇論文而一舉成名,這兩篇論文展示了一種簡單的方法,透過施加壓力(例如暴露於酸或對細胞膜施加物理壓力)將成熟的小鼠細胞重新程式設計為胚胎狀態。理化學研究所的調查是在部落格網站上出現關於小保方論文中使用重複影像以及多次嘗試複製她的結果失敗的指控之後進行的。
處於胚胎狀態的細胞可以轉化為構成身體的各種型別的細胞,因此是患者特異性細胞的理想來源。它們可用於研究疾病的發展或藥物的有效性,也可用於移植以再生衰竭的器官。2006年,一項研究表明,引入四個基因可以將細胞轉化為一種稱為誘導多能幹細胞 (iPS)的胚胎形式,從而首次證明了一種一致且直接的成熟細胞重程式設計途徑。然而,引入基因會引入關於細胞保真度的不確定性,而小保方的報告說,如此簡單地完成這項壯舉受到了敬畏和一定程度的懷疑(參見“酸浴為幹細胞提供了一條簡單的途徑”)。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方法是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關於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當PubPeer等部落格開始注意到這兩篇《自然》論文和一篇2011年的早期論文中似乎存在的問題時,這種懷疑加深了。這篇2011年的論文涉及成人組織中幹細胞的潛力,小保方是第一作者。在論文中,一個顯示用於證明某種幹細胞標記物存在的條形圖似乎被倒置,然後用於顯示另一種幹細胞標記物的存在。同一影像的一部分出現在另一個圖中,表示另一種幹細胞標記物。該論文包含另一個明顯的無關重複。
該研究的通訊作者,波士頓哈佛醫學院的麻醉學家查爾斯·瓦坎蒂告訴《自然》雜誌,他上週才得知“一些面板的混淆”。他已經聯絡該期刊要求更正。“這似乎是一個誠實的錯誤,[它]沒有影響任何資料、結論或論文的任何其他組成部分,”瓦坎蒂說。
最近的兩篇《自然》論文(小保方都是這兩篇論文的通訊作者,瓦坎蒂是這兩篇論文的共同作者,其中一篇的通訊作者)中的問題也與影像有關。在一篇論文中,第一個圖中基因組分析的一個部分似乎是拼接的。在另一篇論文中,兩個原本來自不同實驗的胎盤影像看起來驚人地相似。
山梨縣山梨大學的克隆專家若山照彥是這兩篇論文的共同作者,並拍攝了大部分胎盤影像。他承認兩者看起來很相似,但表示這可能是一個簡單的混淆案例。若山在手稿準備期間離開了理化學研究所,他說他向小保方傳送了一百多張影像,並暗示在應該使用哪些影像方面存在混淆。他說他現在正在調查這個問題。
由於難以複製小保方的最新結果的報告,這種懷疑情緒加劇了。在《自然》雜誌發出的問卷調查中,沒有一位回應的十位傑出的幹細胞科學家取得了成功。一個徵集該領域科學家報告的部落格報告了八次失敗。但大多數嘗試沒有使用小保方使用的相同型別的細胞。
一些研究人員尚未發現問題。北京動物研究所的克隆專家周琪表示,他的大多數小鼠細胞在酸處理後死亡,他說“建立系統很棘手”。周琪說:“由於經驗豐富的實驗室進行的簡單實驗對其他人來說可能極其困難,因此我不會僅根據我的實驗室中該技術的可重複性來評論這項工作的真實性。”
然而,以色列雷霍沃特魏茨曼科學研究所的幹細胞生物學家雅各布·漢納說,“我們都應該謹慎,不要迫害新發現”,但他“非常擔憂和懷疑”。他計劃嘗試大約兩個月,然後再放棄。
該方案可能只是很複雜——即使是若山也一直難以重現結果。他和他的實驗室的一名學生在出版前在小保方的良好指導下獨立地複製了實驗。但自從他搬到山梨縣以來,他就沒有成功。“這看起來像一種簡單的技術——只需加酸——但它並不那麼容易,”他說。
若山說,他在複製小保方結果方面取得的獨立成功足以使他相信該技術有效。他還指出,小保方產生的細胞是唯一已知的細胞——除了新受精的胚胎中的細胞——能夠產生例如胎盤,因此不可能被替換細胞。“我做了,而且我自己發現了,”他說。“我知道結果絕對是真的。”
幾位科學家聯絡了一位或幾位作者,要求提供有關該方案的更多詳細資訊,但沒有得到回應。北京大學的幹細胞生物學家鄧宏魁被告知“作者將很快釋出一份詳細的方案”。瓦坎蒂說,他重複實驗沒有問題,並表示他將讓小保方提供該方案,“以避免任何可能導致混淆的潛在差異”。
小保方沒有回應《自然》新聞團隊的詢問。
出版《自然》雜誌的自然出版集團的一位發言人說:“此事已引起《自然》雜誌的注意,我們正在進行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