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研究表明,隨著氣候變化加速北冰洋海冰漂流,像石油洩漏這樣的環境災難可能會造成更大的損失。
哥倫比亞大學和麥吉爾大學的研究人員團隊在本週發表在《地球未來》上的一項研究表明,自20世紀80年代末以來,北極冰漂流速度每十年加快14%。
每年,這種加速推動約100萬平方公里的海冰(比法國和德國的總和還大)在不同國家的專屬經濟區之間移動。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 訂閱來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該研究的合著者、巴納德學院和哥倫比亞大學拉蒙特-多爾蒂地球觀測站的研究員斯蒂芬妮·菲爾曼在一份宣告中說:“如果你發生像‘深水地平線’那樣的洩漏,並且海冰正在形成,石油可能會進入冰中並被輸送到另一個國家的水域。”
隨著氣溫升高使北極更易通航,周邊國家——美國、加拿大、丹麥、芬蘭、冰島、挪威、俄羅斯和瑞典——正在關注該地區尚未開發的自然資源。
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稱,北極蘊藏著約900億桶石油、1.7萬億立方英尺的天然氣和440億桶天然氣液。這些資源大部分位於北冰洋或周圍水域之下。
研究人員寫道,“噩夢般的情景”是,“當事故發生時,正如在每個主要油田(墨西哥灣、阿拉斯加等)發生的那樣,極度寒冷、季節性黑暗、偏遠以及海冰的存在將使圍堵和回收工作極其困難,如果不是不可能的話。”
蘭德公司研究員斯蒂芬妮·佩扎德說,北極國家非常清楚這種環境可能帶來的挑戰——這正是為什麼在2013年,八國北極理事會同意在石油洩漏方面進行合作的原因。
她說:“長期以來,人們都認識到這種[型別的災難]可能會影響不止一個國家,”她解釋說,北極理事會正在成為塑造該地區國際政策的日益重要的論壇。其他具有約束力的協議涵蓋了搜救行動和科學探索。
她說,儘管如此,北極理事會的協議尚未面臨重大考驗。
研究人員還建議北極國家需要採取更多措施來保護海冰形成的沿海水域。
該研究的合著者之一、在麥吉爾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都有兼職職位的布魯諾·特倫布萊說:“我們都知道,流域中的汙染最終會進入下游的湖泊和河流。但我認為‘冰域’的概念還沒有得到充分的理解。北極周圍的國家都是相互聯絡的。”
該研究稱,進一步的變暖可能會因導致更劇烈的融化而縮短海冰的覆蓋範圍。
佩扎德說,根據燃料價格和技術進步,在北極進行大規模鑽探可能還需要30到50年。
她說:“這並不意味著這些國家沒有為大陸架設定主張,因為總有一天它是可以開發的。而現在正在做出決定。”
轉載自 Climatewire,經 E&E News 許可。E&E 在 www.eenews.net 上每日報道重要的能源和環境新聞。